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嚼了就吐” 型饮食紊乱是怎么一回事?

(2017-02-03 14:40:03)
标签:

杂谈

本文来自VICE.CN

超萌的“嚼了就吐” 型饮食紊乱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厌食症和贪食症,但绝大多数有进食障碍的人都不能被简简单单地划归到这两类里面。

“进食障碍” 之中一些比较严重的病征(比如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如今已经广为人知,也有大量学者参与研究。但有一种 “嚼了就吐” 的进食障碍则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这种病征一般被称作 “CHSP” 或 “CS”,专家们目前只能把它笼统归到 “其他进食障碍” 一类里面。

“病患 ‘吃’ 的东西一般都是一些高能量的食物,通常都含有大量脂肪和/或碳水化合物。” 这是悉尼大学博士候选人菲利普·阿尤德(Phillip Aouad)告诉我的。目前他正在领导世界第一项针对 CS 的医学研究。阿尤德称,这类食品一般都是 “好吃但又不能吃” 的东西,比如多纳圈、蛋糕、饼干、薯片等等。

他还补充说,“嚼了就吐” 的人会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比其他进食障碍(如病态节食、暴饮暴食再催吐等等)更加不光彩。

阿尤德认为 CS 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比如胃病、牙齿损伤、内分泌失调等等。这些问题反过来会累积起来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如体重反弹及血液成分不平衡。在最近的调查中,他还发现在所有进食障碍人群里,CS 一般出现在年龄较低的群体中。还会伴生病态饮食、心理失控、悔恨、挫败感及羞耻感。

但这些仍然是早期症状。“为了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像我这样的研究人员都渴望接触这些曾经或正在遭受 CS 苦恼的人士。我们希望他们可以现身说法参与到研究当中。”

曼迪在人生的多半时间里都被各种进食障碍折磨着。“12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节食,后来又经历节食、暴饮暴食,反反复复。”她如今已经32岁,成为了阿尤德研究计划中的一份子。

去年在网上接触了一位人士之后,她就开始 “嚼吐”。起初这种行为确实帮助她缓解了焦虑心理,“咀嚼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的苦恼和失落感,这种行为能让我 ‘吃’ 上好一阵时间,这样就不必为了后半辈子的糟心事操心了。”

“当时我整天拼命工作,回家之后就嚼糖果再吐掉,这样虽说补充了热量也控制了体重,但没有摄入任何维生素、矿物元素和营养成分。”

曼迪的经历包含了很多种进食障碍会产生的负面影响:“CS 之后我又开始节食、暴食、催吐。我也知道这些行为让我营养不良,也产生了很多健康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钙质引发骨质疏松,我的下颚还骨折了,引发了严重的口腔感染,直到牙医动手术取出断骨才搞定。”

她也曾试过戒断这种行为,但效果不彰。“我真的认为我对 CS 上瘾了,就像瘾君子对毒品上瘾一样。最终发展成狂嚼狂吐大量食物,比如一次来上十几个甜甜圈什么的。”

“悔不当初呀!” 她说,“我希望以后不要再这样下去了,但如果真的戒掉,我这日子可怎么过。为了干这档子事我做过不少丑事,什么在 party 上、在公司里把食物顺进厕所狂嚼什么的……”

由于缺乏 CS 相关研究,识别这种人群就变得非常艰难。阿尤德面试过很多号称有过此类行为的人,但几乎无法 “从生理上完全界定”,至少现在还不行 —— 这是个新生领域,“问题总比答案多”。

阿尤德认为,至于 CS 与哪种进食障碍关联最为密切,目前也莫衷一是。“我见过 ‘只会’ 嚼吐的人,他们往往并不表现出其他进食障碍的症状。”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 ‘厌食症’ 和‘贪食症’,” 曼迪说,“但绝大多数有进食障碍的人都不能被简简单单地划归到这两类里面。”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扫码或者 点这直接下载


​没看够?


​更多内容点击:www.vice.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