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让机器人替我刷了48小时社交网络

(2016-07-15 14:35:58)
标签:

杂谈

我让机器人替我刷了48小时社交网络

让一个在线程序假扮阁下真身,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模仿您的行为习惯和小动作,跟如假包换的真人朋友们亲密互动整整一个周末,感觉会如何?这可能吗?您势必陷入沉思。

当然了,这都2016年了,当然可以!最近有个哥们给了这个我体验未来的绝佳机会。他是 Doli.io 网站的联合创始人。这个网站的主打产品旨在成为 “自动真人代理”(Autonomous Self-Agent,ASA),代劳阁下的线上行为。想象一下吧,这个 “完美替身” 比你还有自知之明,还愿意代劳你自己不愿意干的各种琐事。而且,每天它还会把替你干的事儿整理成报告发给你。

这个摆在我面前的东西是一种需要人工介入并监管的自动化程序,有一点像现在的 Facebook M 托管机器人(这个玩意或许比 Doli.io 的介入程度更高)。Doli.io 这公司的所作所为就像是对 Facebook M 这种玩意的一轮嘲讽 —— 你可记得那些科幻文学描绘出的景象?一群 “网络机器人” 取代了他们的主人,在网上谈天说地不亦乐乎?随着 自动化程序普及度越来越高,不难想象,在不远的将来,这类场面很可能变成现实,甚至愈演愈烈无孔不入。从这个意义上看,Doli.io 给我提供的这次体验机会,真是让我提前品尝到未来世界的风味啊。

一帮愣头青开发了这个没有实体、尚不成熟的程序,还让它糟蹋我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网络形象,乱搞我自己和我朋友们的时间线 —— 这些烂事儿其实我觉得也还不难接受。于是我答应下来,让这家伙替我刷上一个周末。

Doli.io 的一位创始人告诉我,之所以想到搞这么一套玩意,起因无外乎是发现人们在社交网络表面上彼此熟络,实际则所言差矣:天高地远,这种 “线上情感” 根本起不了什么实质作用。我们在社交网站上那短命而荒唐的存在,都是毫无意义并且浪费社会资源的事情罢了。我们在 Facebook 上更是大把挥霍光阴 —— 时间都花在一些无聊透顶的 “给自己找存在感” 的事情上面。

这儿点一个赞,那儿发一个233;“恭贺得子(我们因为这崽子把整个人生搭了进去,直到孩子长大成人才终得解脱)”,“抱歉啊本来想去你生日 party 但是我周末一直陪父母来着(你那帮朋友我一个都看不上)” —— 就这回事儿。我们日常干的这档子事儿完全是不过大脑的、自动化的、机械化的,行为,嗯。

但我仍然好奇心爆棚:这东西会怎么摹仿我的腔调,接受我的兴趣和幽默感?我真的希望这玩意儿能搞定这些,给我的朋友还有我自己一个惊喜 —— 结果事不遂人愿,它只会跟我的朋友倾倒大量粗劣、老掉牙又不招人喜欢的玩意,搞得友谊小船纷纷翻船。到头来,只是我充满虚无主义风味的一次自娱自乐而已。

在项目开始之前,我跟他们有过一次商议。我那位朋友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了这个程序的工作原理。我这边则列出一个清单,详细写出了有哪些话就算惹毛我了我也说不出来。他们温和地照单全收。随后他交给我一份合同,让我交出 Facebook 和 Twitter 密码,其过程简直唐突尴尬。

http://img.vice.cn/contentimage/31195/1468478476QQ20160714-4.jpg


这次交接可谓时机成熟。我妈这周一定发现,他儿子简直是个现充,远离了手机屏幕和社交网络(她老人家对这种21世纪 “屏幕上瘾症” 可谓十分敏感)。至少这一个周末,她大可相信自己那独生儿子居然 “脱瘾成功”,岂不妙哉!我可以施展分身术,在现实和网络世界都活得有声有色!

第一天我就发现,我在社交网络上的日常是多么苍白渺小。Doli.io 机器人的操作频率与真人相仿。它回看了我的社交网站历史,以此判断出谁是我的密友、谁跟我经常交流、谁的评论我最喜欢点赞 —— 它根据这些东西做行为决策。

那就走起来吧。我上传了一张勉强算有点意思的图,写了点感言,发到 Facebook 上面,然后一如既往,不少亲戚朋友评论点赞。此时此刻,我开始袖手旁观。

http://img.vice.cn/contentimage/31196/14684785181464553736845574.jpg


这一天下来,Doli.io 的点赞对象似乎是完全随机的。

你肯定知道点赞是怎么一回事儿。懒得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回复一个呵呵的表情,或者说句谢谢,再加上点赞一枚。今天这种麻烦事不劳我大驾,有人替我操刀!

赞一个。

“我” 给一个曾经室友的照片点了赞,我本人根本没看到这图(但隐约觉得一定是张好图)。它这一手让我心生佩服:我确实跟这哥们关系不错,而且这种事儿我也常干。

接下来它开始蠢蠢欲动研究起 “邀请” 消息来。于是乎,“我” 表示对《权力的游戏》第六季在哥本哈根的露天放映活动 “感兴趣”。不过这事儿就不太和我胃口了,更别说哥本哈根大雪纷飞呢。但反正这家伙不是凡身肉胎,冷热心里没数,更无须担忧害肺炎之虞。既然它觉得应该这么着,那就这么着吧。

然后事情就有点意思了。它知道我人在哥本哈根,于是把我朋友在伦敦聚会的邀请给拒绝了 —— 可不光是点 “拒绝” 按钮而已,还给聚会主人手书一封。然后问题来了:我那哥们名叫查理,但是如图所示,“我” 这消息里直呼其名为 “卡洛斯”。很明显,这个程序不会看人下菜碟,它只是从我过去的联系人列表里找了一个交流频繁的人,套上了这个名字。

于是乎它发出去的东西是这样的:

http://img.vice.cn/contentimage/31197/14684785731464553651590907.jpg



我操,查理本人还特么点了个赞!我这位虚拟小伙伴收到了真人点赞!真棒嘿!

等到周日,Doli.io 的 Facebook 话匣子一发不可收。在我不知不觉之间,“我” 就给四个人发了生日祝福消息(你要是那四个人之一就…… 不好意思了哈)。全拜 Doli.io 所赐!我简直无所不能。

有意思的是,它还给我一个弃用好多年的小号发了贺信。只有俩朋友知道我还有这个号。他们虽与我失联多年,但看见我给自己小号发生日快乐祝福,纷纷重建联系,还是感觉 Doli.io 成功牵线搭桥了!

它还试着对我早晨干的事儿照猫画虎,贴了一张类似(但品味差点)的阳光明媚哥本哈根风光照,还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同步更新。挺智能的,问题是这照片根本不是我拍的啊。为免盗图嫌疑,它还自动加了个 “#图片来自网络” 的标签。我给删了。

http://img.vice.cn/contentimage/31198/14684786111464553820142889.jpg


说时迟那时快,同志们朋友们,我当小白鼠的短短两天就这么结束了。拜拜了您呐。

当初交出密码的时候,我还纠结不已;短短两天时间,我已卸下95%的防备。总的来说,人类对自己网上身份、个人形象和隐私颇为看重,就算这么干也没什么严重后果。什么时候这种东西能真正普及?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他们吗?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网友只不过是一个自动程序,在线互动这种行为的价值又将何去何从?

有些电影里,角色们相互虐心,但最后他们不再咬牙切齿,而是发现有种东西让他们纠缠在一起。跟这类冤家一样,我送别 Doli.io 时竟不情不愿。说实话,这个没心没肺,想大冷天出去看《权力的游戏》、四处滥发生日祝福的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我还挺怀念的 —— 说不定,还想他日再相逢呢。

作者:Harvey Wilks

翻译:郑啸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