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菲律宾台球热潮的兴起与衰落

(2016-02-23 18:09:37)
标签:

杂谈


菲律宾台球热潮的兴起与衰落
 
  原文地址:http://www.vice.cn/read/the-rise-and-fall-of-the-filipino-pool-craze

菲律宾台球大师丹尼斯·欧古罗(Dennis Orcollo)幼年时期生活在棉兰老岛上的一座海边小村庄里。欧古罗的父亲是一名渔夫,几年前出海时遭遇风暴葬身大海。8岁时,爷爷带回家一个破旧的台球桌,自此开启了他的台球生涯。小欧古罗很快迷上了台球,日夜不离球桌。16岁时,他离家来到金矿镇坎波斯特拉(Campostela)闯荡,很快这个天赋异禀的少年便打遍全镇无敌手。随后欧古罗又转战首都马尼拉,初来乍到的他孑然一身,只得餐风露宿。好在他赶上了好时候,台球在二战后已发展为一项国民运动,当时正值上世纪90年代中期,菲律宾即将进入这个国家商业化气息最浓的时代。

如今,台球厅已经在马尼拉遍地开花,无论在餐馆还是学校,就连那种地上的粪便和垃圾深及脚踝的贫民窟里都随处可见台球桌。对于社会最底层的人而言,每一张球桌都是想要他们逃离这种脏乱不堪的现实环境时的一个临时避难所。在环境最差的街区,贫民们靠捡来的残羹剩饭或卖废品换取几分钱渡日,但却愿意花上3比索(7美分)打上一局台球。

在马尼拉,有些平民玩的球桌是当地的能工巧匠们用废料攒出来的。而在高档一点的酒吧、俱乐部等供有钱人消遣的场所,球桌上则铺着奢华的绿色台面,人们吞云吐雾,纸醉金迷。欧古罗刚到达马尼拉时,就像无数初来此地的年轻人一样,梦想就是能够找机会走出贫民窟,参与到这种豪华俱乐部的 “金钱游戏” 中来。所谓金钱游戏就是在这些上层场所里进行的台球比赛,每场都能吸引到成百上千的人来观看下注,日进斗金对于获胜的球手来说易如反掌。到2004年,欧古罗打败了马尼拉台球界的数位大咖,平均每场比赛能赚到5000美元。

欧古罗如今已成为菲律宾名气响当当的 “金钱游戏之王”,居于奎松市。他回忆说:“最初的我狼狈不堪,微如尘埃,但后来我渐渐长成参天大树。这个神奇的过程充满乐趣,因为我从没想过以此为生。”

菲律宾台球热潮的兴起与衰落  
台球风靡菲律宾始于1898年该国被西班牙卖给美国以后,即二战爆发的前夕。1999年,菲律宾传奇球王艾夫仑·雷耶斯(Efren Reyes)在威尔士加迪夫举办的世界美式九球锦标赛(WPA Nine-ball Championship)中战胜台湾选手张皓评勇夺冠军。这是首届通过电视实况转播的九球锦标赛,台球也就此在菲律宾进入黄金时代。

不久后,台球开始成为菲律宾的 “吸金体育” 项目。赞助商源源不断,台球房得以重新修葺。就连政府也开始通过资助球员出国参赛,或者在本国举办国际赛事来支持台球运动的发展。接下来8年的 WPA 九球锦标赛中,菲律宾政府承办了其中两届。2008年,九球世锦赛因全球经济危机而休赛两年,菲律宾却仍首次在首都马尼拉承办了世界十球锦标赛。

然而问题来了:尽管这项的比赛奖金高达40万美元,但雷耶斯和欧古罗等领军人物却并未出战。这又是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贪婪。每位球手都有经纪人,而经纪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他们认为获取更高利益的最佳方式就是成立独立的比赛,让自己的球员成为比赛的核心。

生于美国宾州、现居于马尼拉附近的台球解说员及作家泰德·莱纳(Ted Lerner)解释道:“菲律宾人传统的 ‘螃蟹心理’(Crab Mentality:当笼子里有一只螃蟹时,螃蟹会拼命往笼外爬去,逃掉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有一笼螃蟹,当有试图逃跑的螃蟹时,别的螃蟹会拽住不放,把它拉回到笼里)根深蒂固。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参与这样的比赛,与其他的国内对手进行对话。

通常参与十球世锦赛给球员带来的奖金额度及声望影响力会更大。那么为何这些大咖球手甘愿放弃如此好的机会而完全听命于经纪人呢?莱纳回答说:“最初是经纪人把欧古罗由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辈带出来并打造成超级巨星,菲律宾人非常注重感激(utang na loob)文化,这种感恩的信念超乎金钱。”

菲律宾台球热潮的兴起与衰落  
WPA 十球锦标赛于2009及2011年在菲律宾举办,但菲国的知名球手均缺席以上赛事。2010年世界九球锦标赛在卡塔尔多哈恢复,尽管绰号 “台球姜戈” 的弗朗西斯科·巴斯塔曼蒂(Francisco Bustamante)夺冠,但菲律宾的其他球手们依旧没有参加国内选手之间的对阵比赛。

就这样,台球运动的资助逐渐减少,赞助商及政府停止了对多项赛事的资助。欧古罗等顶级球手依旧活跃在国际赛事中,但很少参与国内比赛了。贫民窟里的年轻人们依然在做着同样的明星梦,但是菲国的顶级球手逐渐减少,就连 “金钱游戏” 也变得越来越少了。年轻有潜力的球手带着才华离开了祖国,他们或到美国,或到其他发达国家去教授台球技艺了。

在这些年轻球手中,梦想着成为下一个欧古罗的年轻人不计其数,但帮助欧古罗成为世界知名球手的那种有利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正如莱纳所言:“菲律宾国内有无数身怀绝技的年轻球手,但因苦于没有机会而郁郁不得志,因为现在缺乏面向新人的参与机制。” 就这样,尽管台球运动几乎已经渗透到了菲律宾国内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但那些最有天赋的球员早已收起行囊、远走他乡了。

作者:Sean Williams
翻译:王小桐

V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