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婆婆

标签:
北京婆婆慈爱干净甜美蒋兆和 |
http://s11/mw690/80f41323tx6CIVDk3P41a&690
蒋兆和1939年作的纸上水墨《婆婆》局部欣赏。蒋兆和是四川沪州人,他画出的婆婆,很有点我遇上的四川婆婆的影子,风霜之后留得尽可能的那点安详与慈爱。
这是旧年,快过春节时遇上的一件很小的事。是独自出门去买东西,为要过年回家作准备。
小东小西买得很顺当,返家时双肩背包背得满满地。
从商场到家里,路并不远,走路约一个钟头,我决定步行回家。
这是我长年锻炼的习惯之一:若非有必要,能走路时,一般都不坐车。
感恩,紧致光洁的身体,一直在。
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个娇小玲珑的婆婆,远远地站在前面歇气,脚边放一大包东西。
未及走近,已看清婆婆是一副特别好看的样子,头发梳得整齐,衣服穿得干净,脸微微地笑着。
人行道上人来人往,人们从她身旁走过去,走过来,匆忙得顾不上瞅她一眼。
但她亦不惊,脸笑微微地,只是歇着自己的气。
快走到她跟前时,发现她拿不动的那包东西,无非是水果蔬菜而已。
判定她应该就住在附近,我走了上去:婆婆,您是要回家吗?我送您回去。
婆婆看我一眼,笑得不好意思:就快到家了。但是怎么好麻烦你呢。
我说:不要紧,反正我顺路。
得到她的同意,便拎起她的东西,与她一起朝她的家走。
东西拎在手上,颇不轻,相对于她娇小的个子——婆婆只到我肩膀那么高,这包东西显然太沉了。
我几乎没有与老人相处的经验,刚拎起东西时,习惯性地照自己“飞玉腿”的速度,往前迈了几步。
才走两步,马上意识到不对,再退步倒回来,随婆婆慢慢地朝他们的小区挪步。
人老了走不动的那种迟缓,令我小小地心惊,又怜惜。
婆婆笑眯眯地问我:是下班了?
我说:嗯。
婆婆瞅一眼我的双肩包,说:好累的吧?
我摇头:不累。
我说她:您下次买菜可以少买点。不然怎么拿得动呢。
婆婆又有些不好意思:难得起个念头下楼买菜,一买吧,看什么都好,就忍不住买多了。
我低着头听她,往更低里点头:我买东西,也是这样的。
婆婆说:总想给儿子做些好吃的。
我问:您是来看您的儿子的?
婆婆说:嗯,九月份就来了,过完年,就准备回去了。
问她:是回南方吧?
婆婆说:是咧,回新疆。
婆婆说我:你有四川口音哦。
我说:老家是四川的。
婆婆笑:我也是四川的哦,后来才去了新疆。
我说:那您老人家来一次北京,太不容易了啊。
婆婆说:儿子在哪里,都得来看一眼才放心不是。
说得我的心,轻轻一跳。
婆婆住的小区,很好。婆婆的家,在三楼。
陪她慢慢上了楼梯,到了门口,东西放下,就要马上下楼了——不能望着她开门,以免她感到不安全。
但看着她那张慈爱的脸,干净的好看样子,心中实在喜欢,便伸出手,轻轻用手背抚了抚她的脸:我走了婆婆。您新年快乐。
婆婆歉意又舒心地说:真是,让你把我送回来哎。
我说:应该的哎。
可以按自己的速度下楼,我一秒不犹豫地朝楼下飞奔。
只听婆婆的声音从楼上传来:咦~~~这姑娘,跑得那个快哟!
听着婆婆略带疼爱与责怪的口气,我的心,盛开得如花朵似的。
前两天有事,路过婆婆的小区,又想到她。想到那慈爱的笑容与不好意思,心中又无端地甜美了一回。
对一个几乎没有与老人一起生活过的人来说,即使是和一个婆婆走一路,和她聊聊最普通的家常,也是这么不易,稀罕,难舍,记得。
http://s12/mw690/80f41323tx6CIVVWzph4b&690
《婆婆》全图欣赏。两位婆婆正在说“这个年头可管不了媳妇”,神态画得好真切。
上世纪四十年代左右,正是蒋兆和在艺术上的巅峰时刻。这幅作品很能体现蒋兆和的艺术风格,既有民间炭精像的特点,又有他努力自学之后提炼出来的精准的素描手法。
请耐心等待写他的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