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雪被覆盖的吉林山村除夕前寂静的傍晚

标签:
旅游吉林农村春节摇篮朝歌 |

2020年春节注定是要给人们留下难忘记忆的春节。这里是一组农历腊月二十九拍摄的图片,展现着雪被覆盖的吉林农村傍晚的山村景色。

腊月二十八刚在单位吃过午饭,本来还想着明天晚上带着孩子们去老家,却接到内挂说孩子决定在北京过春节不回老家了。孩子响应国家号召,在武汉发生冠状肺病疫情时减少外出,我们也不便反对。因此,临时决定当天下午两人自驾返回老家。17时开车离沈,20时10分赶回到了吉林省通化。这是二十九那天从通化返回乡下老家后,临近傍晚拍摄的一组图片。看看在非常时期,吉林农村是如何平静、安祥地迎接新的一年春节的。

这个山脚下的区域被我们称作”八宝沟“,当天的拍摄仅限于沟的底部,虽然我已经穿上了登山鞋和雪套,但也没向深山里走。小镇在建国前后还叫小荒沟,改革开放后已经变成了集安岭后的一个大镇,并已被列为国家特色小镇。这座山是在小镇的东方,伴随着小时候的记忆,我想起了在这座大山上我和小学同学们一起发生的种种难忘而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小学同学的家就在这山上,他已经在十多年前就不在了,听同学们讲他很意外地发生了一起车祸。每每想到他,都格外提醒我们还健在的人,要看淡人间烦事,关注自身与家人的健康。就像这次武汉疫情,孩子不回来过春节,虽然我心里老大不高兴,但也赞同孩子的做法。

提起疫情,电台电视讲解要求国人减少外出,在吉林集安的这个乡下小镇,我也体会在到它的宁静中表现出来的国人的团结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大家都听党的话,听国家的话,二十九这天下午,我明显感觉比往年我能在类似场合遇到的人要少多了。

我一个人挎着相机,在家乡的雪窝子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远处的山梁处能看到参农的参地,这是家乡小镇的特色,很多参农和参业从业者以此产业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参地下的农户为了冬季保暖,在房屋的南面接上一片塑料大棚,这是北方农村常见的影像。大棚前停放的车辆,显示富裕起来的农村生活和远方游子回家过年的味道。

回头望向镇里方向,两簇玉米桔堆与远处的山峦与厚厚的白雪地构成了家乡农村的一幅水墨山水画。

往沟里方向看,水墨图味更浓。雪地里的人参帘架告诉人们这里的人参特色和产业的发达。

人参产业是家乡农村的支柱产业,以前还有硼矿和云母矿。现在,则以人参产业为主了。



我在八宝沟边转来转去,也没见个人影。农村不是人口聚集地,但在武汉发生疫情后,人们响应国家号召,很是注意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平常过年的前几天会有少许的宁静,现在则越发感到静得很,走在家乡的雪路上,只听着登山鞋踩着雪地的”嘎吱“声,没有其他声音。

吉林农村也像城里一样配备上了垃圾分类箱,但也与城市一样,这里也存在一个在具体使用环节怎样保持按位置放垃圾与及时清运的难题。

这是山沟下路边的树枝。看到它们,就想起小时候,农村非常严格控制私自采伐树松枝和一些树种。我上小学的那一年,父亲领着哥哥和我在后山上削裁了一些松树枝盖在家里的柴垛上挡雪,被公社发现了处罚5元钱。后来,县里到乡下检查,看见了又罚了5元钱。记得那时家里只有父亲一人上班,时不常母亲去邻居家借上5元钱以度过开工资前的那几天。所以,当时父亲委屈地说不是已经罚过了吗?县里人说谁知道你是不是新采伐的,父亲没办法,再次交了罚款后马上把松树枝从柴垛上撤了下来。这件小事我记忆深刻,这些路边的树枝不是松树枝,可能是农民从正规渠道采购的吧。吉林有些山林有被人承包的,我没调查,是否家乡小镇也有承包的山林。对山林,现在不知道是控制得松了,还是家乡退耕还林后树林养护到已经可以进行一般的采伐的程度了。

这是家乡农村的玉米仓库,是新型钢架结构,与我小时候所见的全木制结构完成不同。

农历二十九的家乡农村,多数家庭都已早早地贴上了对联。眼前这幅图画,给人一种农民们安居乐业地过着一种丰衣足食的生活气息。

美丽的山景雪地上,静静的傍晚气氛中。与这宁静安详的气氛相比,是手机里躁动的各种关于武汉于2019年12月8日发现首例肺病疫情及之后的各种报道,祖国和人民能像当年抗击“非典"一样顺利地完成这次抗击吗。

农村人安居乐业,同时,人口不像城里那样聚集,除夕前一天下午,各家各户的人早早地进屋停止了户外活动,整个八宝沟显得非常安静。

这个玉米仓与刚才那个类似,与以前的全木结构的不同。

特色小镇配备的卫生设备很好,但关键还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及保证必要的清理速度。

这是小时候留下记忆的玉米仓,左侧是给牲畜掌蹄的架子。

小时候,每到春节家家挂红灯笼的习俗,现在还一直保留着。

只是院墙统一风格,体现了特色小镇的风貌。

这又是一处玉米仓,依势而建。

农民家的货车让你看看今天吉林农村人家的生活水平。

基本农田在家乡还是得到一定的保护。远方的村落是大川村,农田中间是韦沙河水。大川,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记得当年上初二的时候,我参加在前方大川修大坝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当时,我和同学小柱子两人专拣大石头抬,累得满身大汗,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午饭记录:一斤四两米饭,两个菜。

在基本农田的上面山坡,是一片特色参地。

山坡适合场所也有农田,多以玉米为主。

在特色参地下边,是一堆堆伐后的木材。

这是通往县城集安的公路,多少次往返这条公路,那时的路面是沙石路,从镇里到县城大客车要走行二个半小时。这条山路,它给我留下了无尽的回忆。

幕色将近,从八宝沟返回的路上已经看到树上的节日灯笼已经亮起红光。家乡人民正在合家欢乐地聚集在一起,过着除夕前的最后一晚。
谢谢莅临,祝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