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鄙视专家,就谈不上尊重知识(2)

(2022-10-10 15:35:23)
分类: 科学生活
鄙视专家,就谈不上尊重知识(2)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各项分工细之又细,各种专业知识多而又多。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亲力亲为,更不可能事事知晓,件件精通。于是,专业的问题,还是必须依靠专家。

所谓依靠专家,就是依靠专家这个群体。某一个专业的问题,依靠这个专业的专家群体。对于某一个具体问题,各位专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会有一些共识,有共识的,就应当接受他们的共识,有不同的意见,就让专家们去讨论。

在涉及专业的问题上,应当听从专家共同体的意见,遵照他们的意见去做,这是尊重专家。

专家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研究的工作者。也正因为他有专业研究,他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有异于常人,也可能会不同于专家共同体的意见。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人们应当倾听他的不同意见,让他充分发表意见,这也是尊重专家。

即使是专家共同体的意见,也许也会与普通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这时候,就应当充分听取专家们的意见,鼓励专家们对广大人们作说明,教育群众。因为在一些问题上,我们一般人的直觉,或者说直接经验,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举一个例子,20世纪最伟大的两项物理学成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很多问题上的结论都与我们普通人千百万年以来的直接经验不同。怎么办?是听从专家的,还是批判他们?

在很多问题上,我们走过弯路。那时候,人们被鼓动起来批判相对论,批判量子力学,给这些科学及从事这些科学的科学家扣上了唯心主义等大帽子,当然还要加上资产阶级等政治性的帽子。结果是我们自己吃了亏,影响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再举一个例子,对于遗传学说的看法,我们曾经接受了苏联错误的意见,把遗传学说当作伪科学进行批判,给它带上了许多政治性的大帽子,更是影响了我国遗传科学的发展。

现在,网络媒体发展很快,大家都可以在自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上显然是如果人多势众,声音就大,很多情况下与他们是不容易讲清楚道理的。而且,越是耸人听闻的文章,越是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看到。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许多有了固定看法的人也根本不来听取不同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不能做到尊重专家,就容易走上弯路,使得国家的科学技术甚至经济发展受到大的损失。我们的分子育种技术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但是,如今尊重知识,尊重专家的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远没有吸取教训。

看看如今的网络上,那些仗着人多势众不讲道理,一听到专家的不同意见就向他们投掷石块的情况实在的到处可见。真正的专家往往为了躲避石块而很少发声。

自媒体上热传的文章,是大医院里花了多少钱而看不好的病人,被没有什么资历而素被压制的小人物妙手回春了。被教授们一次次退稿的小人物,经过艰难曲折,终于被国外承认了。中国的食品中间被专家认定可以添加的某某物质,是某某某某外国严禁放置的,如此等等。总而言之,中国如今大学里的专家,基本上都应当加上一块石头。

而那些好扔石块的,似乎什么都内行。他们比物理学家还懂得量子力学,比化学家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起化学反应,比生物学家和农学家还知道哪些生物或哪些种子会对人类有危害,比编辞典的专家更知道哪些词汇应当收录在辞典中,比语文专家更清楚哪些文章可以作为课文放入教科书,比画家或雕塑家更明白绘画和雕塑作品的美丑和艺术品位的高下,比营养学家更懂得食用哪些食物对身体更有好处,比传染病学家更了解病毒的性质,比医生更知道该吃什么药,应当还是不应当开刀治疗,……。如果与他们的看法不一致,那一定是应当被赏赐石块的,甚至会被戴上一顶受某国影响拿某国钱财的帽子。

在这种环境之下,绝大多数专家对于社会上的科学或技术、艺术等学术问题选择了沉默。我们对学者的考察机制本来就只是重视是否有“高水平、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发表。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很少有人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放在与顽固外行的争辩上,那要影响自己的专业研究工作而冒被砸石头的风险。

这种情况是否不可能得到好转呢?也不见得。还是要有人加以正确的引导,我们大多数人的习惯还是听从引导的。当然,条件是引导者必须有力。

尊重知识应当比尊重文凭更重要。尊重知识,首先应当尊重专家。鄙视专家,就谈不上尊重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