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何园(4)之片石山房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何园片石山房石涛叠石 |
分类: 园林庭院 |
片石山房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何园之东南角,紧紧毗邻一个规模不大的园林。片石山房现在仅存遗迹,一般游客不易找到。但相传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和尚之手,现在可算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了”。据史称,“片石山房在花园巷,一名双槐园,歙人吴家龙别业,今粤人吴辉谟修葺之。园以湖石胜。”(清《江都县续志》卷十二)又据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载: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专家们认为,片石山房叠山之妙,在于独峰耸翠,秀映清池,当得起“奇峭”二字。石壁、石磴、山涧三者最是奇绝,现天人合一的文化所在,假山前有楠木厅三间,据说在扬州园林中,也是资格最老的建筑。
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片石山房是何园的园中园,又名双槐园,所以何园又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
进入片石山房,门厅有滴泉,形成“注雨观瀑”之景。南岸三间水榭别具匠心,与假山主峰遥遥相对。西室建有半壁书屋,石涛曾写过一首诗:“白云迷古洞,流水心瘪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中室涌趵泉伴有琴桌,琴声幽幽,泉水潺潺,给人以美的享受。东室有古槐树根棋台,抬头可见一竹石图,形成了琴、棋、书、画连为一体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艺术特色。
1:下图:其实,参观何园从这向南的门口进去才是正确的。当初见到“何园”两个字,不知就里便进去了,却是人家的后花园,这得要倒过来看何园。

2:下图:从玉绣楼向南望,前面的才是何园大门,图左为片石山房。

3:下图:在楠木厅前向东望片石山房。

4:下图:片石山房大门门额“片石山房”落款:石涛。这些字都是后人集石涛的字而临摹岀来的。

5:下图:石涛(1642年-约1707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他是明朝末代王孙,出生后不久,明朝便灭亡了,为逃避清朝统治者的迫害,他和哥哥在明皇室内宫的安排下,出家做了和尚。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曾旅居扬州,死后葬于扬州蜀冈。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6:下图:扬州的冬天,下午5时刚过天便开始黑了。

7:下图:园内墙壁上镶嵌一块由陈从周撰写的石碑《重修片石山房记》。
世之叠石能手胥工画,石涛高名,艺垂千秋,人所共鉴,欲求其构山之作,难矣。然余不信世间未有存者。曩岁客扬州,成《扬州园林》一书,非敢步武《画舫录》,留真况耳。其时终于发现“片石山房”,考之乃出石涛之手,孤本也,小颓风范,丘壑犹存。近吴君肇钊就商于余,细心复笔画本,再全功臣也。石涛有知,亦当含笑九泉,而扬人得永宝此园,洵清福无量矣。
注:胥——这里指皆、都。曩岁——往年。扬人——扬州人。宝永——永远珍藏。洵——实在;确实。

9:下图: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1918年11月27日生。浙江杭州人,张大千之入室弟子,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2000年3月15日去世。

10:

11:

12:下图:园中墙壁上也镶嵌一块由陈从周所题的石刻“片石山房”,落款:陈从周。

13:下图:从《重修片石山房记》一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何园的“片石山房”就是陈从周在1990年前后在扬州进行古建筑修复和考察的过程中发掘出来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叠石专家,当然识得石涛的构山手法,否则,这历史遗迹也就湮灭在历史尘埃中了。

14:下图:因为临近天黑了,匆忙抓拍,顾不得调整相机档位,所以照片有些糊,万不得以借用了其他博友的几张照片。
16:下图:图中左边位于何宅的后墙前,南向“奇峭”的主峰便是石涛的叠石假山,称为“横纹拼叠法”, “。。。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被陈从周发现了并称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而图中右边,汀步勾连、逶迤至东的假山其实是今人修复增补的作品,细观之下,假山在用石和拼叠之法上又与石涛的稍许不同,石形偏大,拼叠运用上却用了“竖纹拼叠法”。

17:下图:虽是今人修复增补的假山,完成后也得到了陈从周先生的赞誉。

18:

19:

20:下图:楠木厅东院墙上嵌有砖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后人临摹石涛真迹而放大的。

21:

22:

23:

24:下图:在片石山房内还有间“何氏学堂”。

25:下图:这张挂了《何氏家训》,《何氏家训》涉及孝亲、尊师、节义勤俭、持敬读书、保守身家等十一条“家规”,包括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贯穿儒家修身齐家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个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发现石涛孤本片石山房
众所周知,何园内片石山房,是石涛留在扬州的叠石孤本,而很少有人知道片石山房是如何被发现的,这其中,陈从周教授是第一功臣。
当时,片石山房还被某机关用着,大片房屋用于工作,是个保密单位,谈不上对外开放,带着市政府开的介绍信,才得入内。开了园门一看,呀,实在是个荒园,只见荒草斜阳,池水干涸,假山靠后墙周围乱长小杂树。当时,陈从周教授满脸哀婉,摇头叹息说:“我从《履园丛话》一些书上看到,石涛在扬州所叠假山,一为余氏万石园,今已不存,再一就是片石山房了,幸好没有破坏。你们看,石涛叠山之妙,确当得起‘奇峭’二字,又是孤本,荒废则太可惜了。”
后来,陈从周和黄汉侯、朱荔孙、朱江等人,又去过几次片石山房,在那里考证研究,并且对片石山房进行了实地测绘,绘制了片石山房假山的平面图和里面图,并且拍摄了假山的多张照片。1962年第02期的《文物》杂志上,陈从周发表了《扬州片石山房——石涛叠山作品》,正式对外发布了片石山房是石涛叠石遗作,并称之为“人间孤本”。
1990年,片石山房重修时,陈从周题写了“片石山房”,还专门撰并书《重修片石山房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