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街南书屋(小玲珑山馆)上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扬州街南书屋小玲珑山馆 |
分类: 园林庭院 |
街南书屋是东关街重要景点之一,东至薛家巷,北至东关街,南至韦家井,西临马坊巷,清雍正、乾隆年间,该处曾为马氏盐商的住宅园林。街南书屋原有12景,后多已移入个园。其中,小玲珑山馆最富盛名。
街南书屋又称小玲珑山馆,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住宅园林遗址。“二马”以盐为业,家资丰厚,誉满江淮,是盐商中儒商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园林也成为当年古城扬州文人雅集的活动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宾客云集的街南书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名闻遐迩的十二景也只能从文人匠客的记载中去遥想了。
当年,马氏兄弟为了招揽文人,不惜重金为文人提供食宿,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陈撰,文人全祖望、厉鹗等人,都曾在丛书楼里留下过诸多足迹。有人生病时,他们也会免费为其医治。马氏兄弟深知,最吸引文人的莫过于书籍,于是他们花费精力搜集各地藏书,致使乾隆皇帝来此后念念不忘,到编《四库全书》时,他要求街南书屋献书776种,而这个数字大概是各地献书之最了。
街南书屋修复工程是扬州市 2011 年重点工程之一, 该工程自 2010 年 9 月 29 日开始,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施工,于 2011 年 08 月 30 日 完工,总占地面积 8000 多平方米,修复部分总 建筑面积 6500 平方米。该工程为由住宅和原“十二景”组成,主要 结构为砖木结构,立面、屋面、檐口为传统建筑的地方风格,整个建 筑群布局按照传统形制和布局进行复原, 对原有的建筑按照文物保护 的要求进行修缮。
现在此处园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街南书屋,除了一处用作扬州市第二间“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是一个便捷而健康、有序而温馨的现代公共阅读场所,具有24小时“不打烊”、“一站式”阅读体验、无人值守全自助、数字化与智能化、绿色环保节能、人性化服务六大特点。街南书屋“城市书房”面积100平方米,现有藏书3200余册、报刊10余种。图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军事、信息科技、医药健身、生活百科等多种类别,每两周更新。书房内,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自助图书消毒机、二维码电子报刊下载机、数字资源查询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室内环境古朴典雅、简洁舒适,是市民看书学习理想场所。
其余地方是“长乐客栈(酒店)”,以民宿式经营客房和餐饮业,长乐客栈由扬州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一家具有扬州地方传统的明清院落式建筑特色的主题精品酒店,酒店聘请著名的上海衡山集团饭店管理公司全权管理本酒店。客房设施酒店拥有89间/套设计精巧,具有浓郁扬州明清风格的民居式客房,全酒店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院落式庭院建筑。
1:下图:街南书屋的门口不在东关街上,镜头反方向才是东关街。
2:下图:门额是郑板桥所书“街南书屋”落款:板桥郑燮。
3:下图: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4:
5:下图:街南书屋内这些房子都是旅舍,巷子远处一个厨师正向镜头方向走来。
6:
7:
8:
9:
10:
11:下图:街南书屋中间的水池旁建有一座名为“翔凫”船舫。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下图:两个服务员正在步出巷子。
22:下图:园子两边就是“城市书房”所在处,八角门后面是一座石山,有梯级可口廊桥。
23:
24:
25:
26:下图:这处廊桥是街南书屋最高处。
27:
28:下图:廊桥是跨过这条巷子到另一间屋的。
29:
30:
31:下图:走出“城市书房”这个门口,前面就是船舫所在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