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瘦西湖之“长堤春柳”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瘦西湖长堤春柳 |
分类: 园林庭院 |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大虹桥路28号,介于蜀岗和市区之间,始于乾隆御码头,北止至蜀冈平山堂、观音山。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
瘦西湖北段(九曲池至熙春台)为唐罗城西城濠一线而东,清乾隆二十二年治理开浚为莲花埂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桥通二道河一线)为宋大城西城濠;中段(莲花桥至小金山)为清雍正十年知府尹会一、乾隆二十二年巡盐御史高恒先后主持开浚,莲花桥西称莲花埂新河并建莲花桥。
瘦西湖在太平天国时期经历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五亭桥,小金山。
民国九年,乡绅陈臣朔在五亭桥东侧建凫庄。
1958年12月扬州市人民委员会制定瘦西湖水库规划,发动群众开挖瘦西湖,后停工未成。
1980年春,为迎接日本国宝鉴真像回扬巡展,市革命委员会发动单位集资,组织郊区农民全面疏浚北城河西段(新北门以西)至大明寺山脚下约4公里河床,并拓宽莲花桥至熙春台一段湖面,挖土6.2万立方米。后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
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2007年恢复四桥烟雨、石壁流淙、复建万花园等景点。
2008年起,瘦西湖万花会开始举行,每年一届。
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下图:瘦西湖景区从这里开始。

2:

3:下图:清代瘦西湖二十四景之“卷石洞天”。

4:下图:“大虹桥”横跨瘦西湖东西两岸,东南为“西园曲水”,西北是“瘦西湖”南门。此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为木板红栏桥,称“红桥”或“板桥”。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徽州盐商黄履昴出资改建成单孔石桥,因桥形似长虹卧波,遂改名为“虹桥”。乾隆年间,此桥经多次修缮,并加盖过桥亭。今之大虹桥为1973年所建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桥身为旧桥青石,桥面是花岗岩条石,由单孔改为三孔,桥面拓宽,桥身拉长,桥坡改小。

5:下图:在大虹桥上向北望瘦西湖主要景区。

6:下图:“虹桥揽胜”是清二十四景之一,“虹桥修禊”为瘦西湖名胜。

7:

8:下图:瘦西湖南门最早建于1957年,为竹木结构的门厅和花廊。在上世纪70年代重新建成混凝土砖木结构的仿古门厅和长廊。2014年初瘦西湖南门改造成开放式园林景观,由门厅、售票厅、游客服务中心、商店、走廊、水亭组成,南门广场上布置了山石花木景观。其中门厅、水亭修旧如旧,其他建筑为新建。

9:下图:瘦西湖南门原本是清朝二十四景之“冶春诗社”所在的位置。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冶春诗社在虹桥西岸。康熙间,虹桥茶肆名冶春社,孔东塘为之题榜。旁为王山蔼别墅,厉樊榭有诗云:“王家楼子不多宽,五月添衣怯晚寒。树底鸣蝉树头雨,酒人泥杀曲栏杆。”后归知府田毓瑞,并以冶春社围入园中,题其景曰“冶春诗社”。由辋川图画阁旁卷墙门入丛竹中,高树或仰或偃,怪石忽出忽没,构数十间小廊于山后,时见时隐。外构方亭,题曰“怀仙馆”。馆左小水口,引水注池中,上覆方版,入秋思山房,其旁构方楼,通阁道,为冶春楼。楼南有槐荫厅,楼北有桥西草堂,楼尾接香影楼。后山构山亭二,一曰欧谱,一曰云构。

10:

11:

12:下图:南门所悬“瘦西湖”匾为书法家孙龙父所题。门柱挂楹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由晚清扬州诗人李鼎撰,其女书法家李圣和书。

13:下图:“瘦西湖”落款:龙父。(孙龙父)

14:下图:孙龙父(1917~1979),名珑,名字行,号赤城居士、弄斧等,后据“潜龙易象,渔父骚心”,取字“龙父”。祖籍泰州,居扬州。弱冠之年,其书画金石即初露头角。抗战时期,在镇江、扬州等地鬻金石书画,办个人作品展,名噪一时。1949年后,先后于扬州中学,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今扬州师范学院)执教,任教师、教授。曾与孙家讯、陈达祚等人整理出版了王少堂扬州评话《武松》、《宋江》等。孙龙父书法工真、草、隶、篆,尤以章草名闻海内外,与林散之、高二适、费新我合称江苏“书坛四老”。绘画擅长人物、花卉,山水,尤以画梅著称。篆刻主汉印,切进黟山派,刀法爽劲,章法平淡中见奇崛,与罗叔子、桑愉合称为江苏“印坛三宿”,画印尤精,笔笔见刀工。
15:下图:瘦西湖南门门柱挂楹联,上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下联“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上款:壬戌春日。下款:李圣和书。
此联是书写人李圣和女土的父亲李鼎撰联。李鼎(?-1941),泰州江都(今扬州)人。名鼎,字梅隐,晚号逸休。清末最后一榜进士、书法家、诗人,近代扬州第一名士。被称为扬州“清末民初第一文人”“扬州近代第一书法家”。有《慎余堂剩稿》存世。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之父。李鼎幼聪慧好学,成年后从事盐务,在上海等地为官。先后任淮北三场总长、两浙横浦盐场大使,江苏候补道。辛亥革命时,曾被横浦场所在地金山卫地方人士推为临时民政长,后任省政府顾问。
“平泉草木”——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庄,著有《平泉山居草木记》。
“清閟画图”——元末画家倪瓒家有清閟阁,藏法书名画甚多,后人辑其所藏为《清閟阁集》。
16:下图:李圣和(1908-2001),女,原名惠,别号印沧老人,江苏扬州人,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鼎之女。幼年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书法、绘画,并钻研古典文学,尤工诗词,有诗书画“三绝”和“扬州女才子”之称。

17:下图:瘦西湖南门入口处旁的水亭,亭中竖有一碑,忘记碑刻内容。

18:下图:在水亭上望向大虹桥。

19:下图:瘦西湖内游船。

20:下图::对岸是瘦西湖东堤水上游码头。

21:下图:瘦西湖东堤水上游码头。

22:下图:湖中小岛。

23:

24:

25:下图:长堤春柳,由南大门入园,即是长堤春柳景区,滨湖长堤,东侧迎水,西侧倚坡,坡上谷木森森,名为叶林(叶园)。长堤春柳全长千米,半道有亭凸出湖中,即“晓烟亭”。

26:下图:长堤春柳中部有攒尖方亭一座,一半倚着湖岸,一半立在水中。面东外挂“中流自在”匾,内悬清朝书法名家陈重庆所书“长隄春柳”匾,亭柱挂楹联: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此亭原为民国四年(1915)

27:下图:晓烟亭内匾额“长堤春柳”
前款:己未仲春之月。后书:真州陈重庆书。
陈重庆(1845—1928),字顨卿,又字巽卿、逊卿,晚号甦叟。室名浔真庐。江苏仪征籍,居江苏扬州糙米巷。晚清名士,书画家、楹联家、诗人。陈重庆自幼聪异,少能属对,知音声,擅联语,善书画,书法颜欧,工整沉稳,坚劲秀逸。清光绪元年(1875)顺天乡试举人,官至湖北武昌盐法道台。光绪26年(1900),丁外艰家居,从此不仕,返乡潜心修学。翁同龢曾云“吾后海内善书者当以陈君为巨擘”,有《辛酉消夏诗录》传世。
30:

31:

32:下图:古有扬州宜杨之说,传说是因隋炀帝开运河,河堤植柳,而炀帝赐垂柳姓杨,故杨柳之称始于扬州。

33:

34:下图:依依柳色映衬一片姹紫嫣红,灿若云锦,使人留连。

35:

36:下图:长堤柳丝拂水,柔情万种,所谓“多情最是扬州柳”。

37:下图:沿长堤走到尽头,便是徐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