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的“不同时期的北固山”照片都是在网上搜集,大多照片的拍摄年份只是个人推测,并没有实际证据。
根据甘露寺上的《阎公纪念碑》碑文记载,北固山上的建筑物,包括甘露寺、长廊、石帆楼等,都重修过好几次。
“。。。光绪庚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兵备使者黄祖络,又筹款加修祠宇,相望较胜于昔。
无何,中经世变,几历沧桑,不仅感慨系之。
岁己未(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邑人凌敏成焕,曾独修长廊保存古迹。
继其后者,有邑人胡容键,春募济其役,故石帆楼址顿复旧观。
建大殿三楹。内供弥勒佛,老君,孔子及诸神像。而山后诸祠,六廓,而新之昉。自癸亥(民国12年,公元1923年)五月六日,乞于九月杪五阅月。而工成费白金一万有奇,。。。”
搜集到最早的照片,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镇江观察黄祖络等筹款,重新修建的北固山多处建筑为依据,及网上资料为参考,判断是1890年,北固山上,由黄祖络筹款刚修建好的建筑物。(图1)
1:

十多年后,北固山上长高了的树木,已经遮挡着部分建筑物。推断为1990年代照片。(图2)
2:

清末民初的北固山观音洞及通向甘露渡码头的道路。(图3)
3: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前的照片,(图4)
4:

“。。。岁己未(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邑人凌敏成焕,曾独修长廊保存古迹。继其后者,有邑人胡容键,春募济其役,故石帆楼址顿复旧观。。。”1919年,镇江人凌敏(名成焕)先修好了长廊,继而,胡容键募捐修好了石帆楼。照片应为1920年左右。(图5)
5:

到了1923年,由《阎公纪念碑》所提到的阎公——阎叟芝,独力修好了甘露寺“。。。建大殿三楹。内供弥勒佛,老君,孔子及诸神像。而山后诸祠,六廓,而新之昉。自癸亥(民国12年,公元1923年)五月六日,乞于九月杪五阅月。而工成费白金一万有奇,。。。”这样,北固山上的旧景物就算补齐了。(图6、7)
6:

7:

另一张民国初期的北固山,可见山下通往甘露渡码头的道路和图右边的观音洞、图左边的连沧观。(图8)
8:

北固山半山腰的临江亭及石级护栏不见了,推断为1937年12月镇江沦陷前后时的照片。(图9)
9:

1937年下半年日本飞机轰炸北固山后所拍摄的照片。图中可见镜头前的房舍被炸毁。(图10)
10:

1937年12月镇江沦陷,在日寇铁蹄下的北固山。(图11、12、13、14、15、16)
11:

北固山中峰的气象台,在气象台旁一块民国时期立的碑,写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月十日江苏省建设厅北固山气象台奠基,厅长沈百先”。 另一侧也有一块石碑,上写“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重修”,也就是在1947年经历过一次重修。
新中国成立后,北固山气象台由水利部门接管。1949年10月改名为镇江二等水文站,隶属苏南水利局,上世纪50年代一直从事水文和气象观测工作。1960年归入气象部门,更名镇江市气象台。1962年1月与镇江专区气象台合署。
曾经是镇江国画院所在地。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交给画家们使用,为了使用便利,当时也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维修。国画院迁址后,房屋一直闲置,直到现在交由北固山公园作为办公场所。1987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的。
12:

13:

14:

15:

16:

新中国成立后,北固山上的建筑物曾多次进行维修。1960年代的北固山(图17、18、19、20)
17:

18:

19:

20:

1980年代的北固山,可见北固亭(祭江亭)除了四条石柱没动,瓦面都是从新修建过的。北固山被造船广包围着。(图21、22、23、24、25)
21:

22:

23:

24:

25:

1990年代,围绕着北固山的造船广迁走了。(图26)
26:

2012年,北固山上刚建好的北固楼。(图27)
27:

2017年的北固山。(图28)
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