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北固山御碑亭、碑刻、石刻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北固山御碑亭乾隆皇帝光绪皇帝 |
分类: 名胜古迹 |
1:下图:游客在半边亭前拍照。

3:下图:乾隆皇帝游览甘露寺后仿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诗韵写下长诗一首《游甘露寺》:
江晓风始息
三诏别隐士
左右绿麦畦
南仰峯嵂嶊
涌出宇写莲
其西踞算峯
六朝此割据
长廊扶(山+集)嶪
猊鼎喷都梁
天人下山莭
如梦幻泡影
长烟一空碧
更闻葬舍利
地下遇董狐
豪气驱雄才
梅花率已发
乾隆辛未春二月

4:下图:注:长廊扶嶪,囗框中是个(山+集)字,为古字,电脑中所有输入法都无法打出这个字。
江山岂不好,独游情易阑。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我欲访甘露,当途无闲官。二子旧不识,欣然肯联鞍。
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
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却望大明寺,惟见烟中竿。
很石卧庭下,穹窿如伏羱。缅怀卧龙公,挟策事琱钻。
一谈收猘子,再说走老瞒。名高有余想,事往无留观。
萧翁古铁镬,相对空团团。陂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
泗水逸周鼎,渭城辞汉盘。山川失故态,怪此能独完。
僧繇六化人,霓衣挂冰纨。隐见十二叠,观者疑夸谩。
破板陆生画,青猊戏盘跚。上有二天人,挥手如翔鸾。
笔墨虽欲尽,典刑垂不刊。赫赫赞皇公,英姿凛以寒。
古柏亲手种,挺然谁敢干。枝撑云峰裂,根入石窟蟠。
薙草得断碑,斩崖出金棺。瘗藏岂不牢,见伏理可叹。
四雄皆龙虎,遗迹俨未刓。方其盛壮时,争夺肯少安。
废兴属造物,迁逝谁控抟。况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难。
古今共一轨,后世徒辛酸。聊兴广武叹,不待雍门弹。
5:下图: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

6:下图:北固亭的南向下行通道边,半边亭御碑斜对面,竖立“宏开鹫岭”碑墙,宏开鹫岭是指甘露寺的宏伟壮丽。青石质地的“宏开鹫岭”行书,每石1字,横列嵌置,总长5.01米,高为1.03米,落款为“出寰上人重修甘露寺书此赠之,米万钟”

7:

8:

9:下图:米万钟(15701628),明代书画家。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勺海亭长、海淀渔长、研山山长、石隐庵居士,锦衣卫籍,陕西安化(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人,徙居北京宛平县,米芾后裔。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米万钟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宫篆法,也有章草遗迹,与其孙汉雯被誉为“宛平大小米”。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

10:下图:石级通道上就是北固亭。

11:

12:下图:“宏开鹫岭”碑墙旁拱门往下望。

13:下图:往上望“宏开鹫岭”碑墙旁拱门。

14:下图:从“宏开鹫岭”碑墙石级下来,出拱门右转(西面),过了杨、彭二公祠,来到有一对石狮的门前,此处现为展览馆,应该是旧时的载公祠。

16:下图:在载公祠门前往东望,芭蕉树旁就是在杨、彭二公祠内的御碑亭。

17:下图:御碑亭,亭中御碑为清光绪皇帝亲笔题写碑文,以表彰杨岳斌、彭玉麟二位名将的功绩。

18:下图:在载公祠门前往南望。

19:下图:载公祠内,现为展览室。

20:下图:载公祠院墙上有块“北固山载公祠记”,记录着1911年11月8日镇江和平光复,实现兵不血刃,人民免遭炮火兵燹。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清廷驻防镇江的副都统载穆,是他接受劝降最后下令旗兵缴械投降,自己却于次日自缢,“殉节署中”,年六十一。两个副手一个叫恩沛,“闻载穆自缢,哭临返宅亦自缢,年五十五”;一个叫德霈,载死后“亦自缢,遇救,遂以忧郁致疾,逾年卒,年五十四”。镇江人民把载穆当作忠义之士,除协助家属将灵柩运回山西安葬,两年后又在甘露寺建载公祠祀之,恩沛、德霈也附以祠内。民国七年刊印的《丹徒县志摭余》“庙祠”中有载公祠的记载,“人物”中有载穆专传记载。民国十九年刊印的《续丹徒县志》也立专传。直至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镇江市志》中还有载穆传,镇江确是没有忘了这个人物。

21:下图:载公祠院内东侧的这道门是通向隔壁的杨、彭二公祠。

22:下图:从载公祠走回到杨、彭二公祠,墙外见到的是甘露寺山门。

23:下图:图中右为杨、彭二公祠,左为御碑亭。

24:下图:御碑亭,亭中御碑为清光绪皇帝亲笔题写碑文,以表彰杨岳斌、彭玉麟二位名将的功绩,1894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临摹石刻于北固山上。

25:

26:下图:清光绪皇帝亲笔题写碑文,以表彰杨岳斌名将的功绩:
御制碑文
朕惟芳流彤史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

27:下图:杨岳斌(1822年-1890年),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晚清名将,湘军水师统帅。杨岳斌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任右营营官,此后多次与太平军交战,屡立战功,累升至福建水师提督,赐号彪勇巴图鲁。同治年间,与曾国藩、曾国荃定计合围南京,围剿长江两岸,镇压太平天国,授陕甘总督,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光绪元年(1875年),杨岳斌受命与彭玉麟整顿长江水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率军赴援台湾,协同刘铭传共御法军。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岳斌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勇悫。

28:下图:清光绪皇帝亲笔题写碑文,以表彰彭玉麟名将的功绩:
御制碑文
朕惟大臣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

29:下图: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安徽安庆府人,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1853年入湘军,创办水师,并装备洋炮和大船。1854年,在杨岳斌的配合下攻克田家镇。1857年率部攻克湖口,1858年配合李续宾部攻占九江,1862年配合曾国荃攻克安徽太平府,1863年又配合鲍超攻克江苏高淳县、溧水县等。1864年,彭玉麟因功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加太子少保衔。1890年病逝,谥刚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