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018-04-04 17:15:50)
标签:

旅游

原创摄影

镇江博物馆

“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分类: 鉴赏园地

    镇江市博物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伯先路85号,创建于1958年,现在的馆舍落成于1890年,占地70余亩。她西依云台山麓,北邻浩荡长江,东毗西津渡古街,是英国在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共5幢,建筑风格为东印度式。她依山傍江,错落有致,虽经百年风雨,但风姿依旧。这幢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遗存,风貌之独特,保存之完好,在全国比较少见,故被国务院于19961126日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在这座艺术殿堂中,珍藏着3万余件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和10万册古籍书。其中国宝级文物一件,国家一级文物70余件,二级文物300余件。西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宋、元、明金银器,明清书画为馆藏特色。这些珍宝,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展示着古城镇江历史发展的足迹。

    新展厅建设工程于20021231日奠基开工,到2004年底全部建成对外开放。新展厅背靠云台山,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58平方米,新展厅建成后,全馆的占地面积扩大到20000平方米,馆舍面积也扩大到10600平方米。

    新展厅建成后,镇江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展示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先进的安全防盗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全面保证文物展览的安全,中央空调系统对文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展厅内展出《镇江出土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展》、《馆藏历代陶瓷器精品展》、《馆藏古代金银器精品展》、《馆藏古代工艺精品展》、《京江画派书画精品展》五个基本展览,分别展出了该馆的精品文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帝国主义于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在云台山上修建领事馆。

    1889年,因英国巡捕殴打中国小贩,引起广大镇江人民的极大愤慨,并进而一举焚毁了英国领事馆。无能的清政府赔偿白银4万两,照原样重建,于1890年竣工。

    1962年开始作为镇江博物馆的馆址。

    198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以及省、市政府多次拨款进行了维修。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既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也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的历史见证。(百度百科)

1: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    
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东部长江下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吴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和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并称为长江流域古代三大文明。

    吴是周人和江南土著民族结合而形成的诸侯国,商晚周初在太伯、仲雍创建勾吴时,一方面端委,以治周礼;另一方面又随乡入俗,断发文身。所以吴国文化是由华夏文化和土著荆蛮人文化相融合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征。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4:
吴国青铜器的总体特征

    青铜,在中国古代主要指铜与锡的合金,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冶铸工艺技术达到巅峰,工艺卓绝。同时作为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青铜器用以明尊卑,别上下,彰显与维护等级制度。

    江南吴国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形制、纹饰及合金、铸造上,既吸取融合中原地区的影响,又多方面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创新,地域风格浓郁,体现了江南人的匠心巧思、灵动清秀,与中原文化的粗犷豪迈,交相辉映。

    吴国青铜器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中原型青铜器。以西周早期的宜侯夨簋和伯簋,春秋中晚期的吴王光鉴、禺邗王壶等为代表。二是仿造中原型青铜器,这类器出土数量最多。在器形、纹饰等方面模仿中原,而又有所变化,体现了吴国青铜器的典型风格,这次展出的大部分青铜器即属此类。三是吴地创造型青铜器。在器形、纹饰上均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为其他地区所不见,如这次展出的丹阳司徒矮足鼎、铜尊等,展现了吴国先民的创新精神和智慧。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5: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6: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7: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8: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9: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0: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1: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2:
吴国青铜器的纹饰特色

    吴国青铜器反映先民创新精神和智慧,更表现在它的纹饰艺术风格上。吴国青铜器的纹饰,一方面汲取了中原青铜器上的某些特征,但给以简化变体,赋予地方色彩。典型的如兽面纹、鸟纹、夔纹、垂鳞纹等。另一方面,吴国先民还不断创新,发明和应用了自己独特的纹饰形式,为吴国青铜器所独有。典型的如常见的各种几何形纹以及棘刺纹等,是吴地青铜匠师的独特创新形式。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3: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4: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5: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6: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7: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8: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19: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0: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1: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2:
吴国青铜农具促发展

    吴国矿产资源丰富,土墩墓中用几何印纹硬陶坛盛放青铜冶铸块随葬,反映了吴人对青铜的重视。史载西周晚期中原铜料匮乏,周王朝派重臣南下索取,或为此重兵征伐,以获得吉金即铜料。吴地矿产资源的丰富,为吴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古发现江南地区出土青铜农具数量多而种类齐全。青铜农工具在吴地的较为普遍使用,对促进吴国农业生产起到了重大作用,为吴国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吴国青铜农具特点,有些器具刃口作锯齿状,在江南农村至今仍在使用锯口镰,尤适收割水稻,说明吴文化稻作农业传统源远流长。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3: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4:
吴国青铜兵剑甲天下

    春秋中、晩期,吴国益疆称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一度争霸中原,成为长江下游的一个强大国家。此期间吴国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以其著称于世的铜兵器为标志,高超于中原诸国。吴国铸造的青铜兵器,以剑、戈、矛为代表,无论文献记载还是出土实物所见,质精物美,为人艳称,驰名列国,视之如宝。《战国策》云: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庄子刻意》曰:夫有干(吴)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季札赠剑史事,更是反映吴国宝剑风靡一时。

   吴国青铜兵器三绝: 1、几何暗花纹饰。2、精致的剑首同心圆纹。3、双色复合剑技术。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5: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6: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7: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8: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29: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0:
吴国车马器

    车马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战争中,车马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车马器则是用于中国古代车马上的青铜配件,包括车轴两头的套筒,套筒上的加穿棍,放置在马嘴里的金属条状物马衔,马衔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马镳,形似四通,马络横、竖连接交叉处用的节约等。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1: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2:    
吴国地处长江下游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走廊上,对于沟通中原商周文化与南方文化,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吴国青铜器既打着商周文化的烙印,但更突出呈现出许多发明创造,在发展进程中有其自己的演化轨迹,显示了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在多方面表现出独到之处并达到列国领先水平。吴国青铜器与中原铜器如春兰秋菊,是伟大中华民族光辉灿烂青铜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悦目奇葩。

   所独有。典型的如常见的各种几何形纹以及棘刺纹等,是吴地青铜匠师的独特创新形式。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3: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4:    
英国领事馆:在云台山东北部,观音洞东南。清同治三年(1884年)建。光绪十四年(1888年)镇江康姓小贩被英国巡捕殴打致死,盛怒的镇江人民举火焚烧了英国领事馆。清政府屈辱赔偿,于次年照原样复建,1890年竣工。19291115日,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霸占了六十九年的租界才告正式收回。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5: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36:
江苏镇江——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青铜器展
图片加插文字来源“
古吴神韵—镇江出土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普洱市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