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黄大仙祠

(2013-11-22 18:24:23)
标签:

旅游

原创摄影

广州

芳村黄大仙祠

分类: 庙观祠寺
    黄大仙祠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以前的芳村区)芳村百花路黄大仙道1号。芳村花地大凼尾历史上曾有一座黄大仙祠,占地30余亩,在广州及南海、顺德一带以至海外有相当的影响,是历史上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宗教活动胜地。
   旧黄大仙祠相传始建于清咸丰六至八年(1856~1858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从原来一连三搭的的平房扩大成祠深三进的庙宇,十分壮观。
   清末民初,由于战乱频繁,芳村黄大仙祠已日渐萧条。1938年,日军占领芳村时,把上芳村镇东街的同安坊作宪兵司令部,拆大通寺建炮楼。日伪军为防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对往来行人查禁甚严,在芳村,只准开放一个渡口通往广州老城区,禁止一切节日、神诞活动。黄大仙祠成为一座空寂的庙宇,祠内的道士四出逃难。
   八年抗战时期,由于水陆交通封锁,米价飞涨,木材紧缺,汉奸唐贵在芳村横行霸道,其手下帮凶黄某与当地土匪合伙,拆了黄大仙祠,把木料砖瓦卖掉分赃,又把黄大仙祠的原址连同祠旁的空地,开辟成稻田。
   1985年,芳村区成立。之后,市有关领导到芳村区检查工作时,曾专程到花地大凼尾的黄大仙祠旧址视察,发现旧址仍留存有石刻对联、浮雕石柱、石门楣及道士斋堂等遗物,指示要注意保护这些古迹,否则愧对后人。近年来,港、澳和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来信来访,并要求捐资复建芳村黄大仙祠,让这一宗教活动胜地能风光再现。
   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芳村区决定复建芳村黄大仙祠。黄大仙祠的复建有利于发展芳村区的旅游事业,有利于保护宗教文物古迹。芳村黄大仙祠规划用地15609平方米(约24亩),其中主建筑用地8166.7平方米,计划投资4000万元,工程拟分期完成。芳村黄大仙祠将按道观模式复建,并将结合地形规划建设成有三进殿堂,回廊典摺,楼台起伏的建筑群体。
   芳村黄大仙祠复建工程,于1993年12月23日举行奠基仪式,后停建。1997年11月9日,广州嘉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决定投入3800万元续建黄大仙祠。1998年年底首期工程竣工,于1999年2月6日对外开放。
(本文由芳村黄大仙祠复建委员会和谢璋老先生等提供有关情况作补遗。)
资料来源:广州文史。芳村文史第八辑。作者:黄信隆。
    
   黄大仙原名黄初平,生于公元三二八年,是东晋时代的浙江 金华兰溪人。在他十五岁上山牧羊时遇到神仙指引,到金华赤松山修练,四十年后修成正果。因此黄大仙亦以「赤松子」为别号。他的兄长黄初起在黄初平十五岁那年上山牧羊后便没有再见到他,直至他已经得道成仙。其兄问他,当年那些现在在那里,黄初平随手指着满山的石头大声叫道「羊起」,其兄眼前所见的石头随即全部变为一只只活生生的羊。现在广州黄大仙祠黄大仙殿的对联亦以原广州黄大仙祠旧址所用的"叱羊传晋代 骑鹤到南天"对联来纪念黄大仙成仙的传奇。该对联是放在大殿两旁给游人观赏。
   黄大仙主殿、观音殿及吕祖殿的牌匾是广州市文化局捐赠的,全由南越国御花园遗址出土的秦代古船台枕木(古松木)制成。俗语说“千年松,万年柏”,黄大仙词的牌匾古木藏在地下五米深的地方已有2200多年,木板重500公斤,保存十分完整。被鉴定是现今世上保存最久的的古木之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百度百科)
1:
广州--黄大仙祠
2:
广州--黄大仙祠
3:
广州--黄大仙祠
4:
广州--黄大仙祠
5:
广州--黄大仙祠
6:
广州--黄大仙祠
7:
广州--黄大仙祠
8:
广州--黄大仙祠
9:
广州--黄大仙祠
10:

广州--黄大仙祠
11:
广州--黄大仙祠
12:

广州--黄大仙祠
13:

广州--黄大仙祠
14:

广州--黄大仙祠
15:

广州--黄大仙祠
16:

广州--黄大仙祠
17:

 广州--黄大仙祠
18:

广州--黄大仙祠
19:
广州--黄大仙祠
20:
广州--黄大仙祠
21:
广州--黄大仙祠
22:
广州--黄大仙祠
23:
广州--黄大仙祠
24:
广州--黄大仙祠
25:
广州--黄大仙祠
26:

广州--黄大仙祠
27:

广州--黄大仙祠
28:
广州--黄大仙祠
29:
广州--黄大仙祠
30:

广州--黄大仙祠
31:
广州--黄大仙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广州--能仁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