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 泰山 天街、白云亭、升中门、孔子庙、圣母如意殿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泰山孔子庙天街 |
分类: 庙观祠寺 |
十、天街、白云亭、升中门、孔子庙、圣母如意殿(泰安、曲阜游记)
图片解说:
天街
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门向东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长约一华里南天门向北的一段路,约有100米,称为北天街,岱顶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天街南天门东北有石坊,明人题额“升中”,清末废。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题额“天街”。
天街的起源
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饭,天街应运而生,天街具体形成何时,已不可考,但是叫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于之同步,关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年),兖州府官吏邵伯温游泰山,写下了一篇<</SPAN>泰山闻见录>,文中说:"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隆庆年间(1567-1572),冯时可在<</SPAN>泰山记>中说:"登天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万历二十七年(1599),文学家谢肇浙游泰山,又有这样的记录(十八盘)梯穷而得平壤,乃有周庐廛(CHAN)巷成小村落,皆衣食于元君祠也.
天街上店铺虽不少,但都是贫苦山民开设的,房屋是山石垒墙,茅草盖顶,屋内狭小昏暗,就是这样的房屋一家也只有两三间,个别的有五六间客房的,也就可以称为大店了,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1961年,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健吾登泰山留宿天街,记下了当时客房的情形:"地方宽敞的摆着茶几,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深渊"
1982年天街大规模拓宽改造,低矮的草房被拆除,天街旧貌换新颜(文字来源于网络)
1:
白云亭
“坐看云起时”这一句用在泰山天街临崖处的白云亭上真是最好不过了,亭的下方是笔直的山崖,风云碰到山崖只有向上翻涌扑向上面的白云亭,在我前面的“白云洞看飞云”一集里就可领略到这一奇观,但当我到了白云亭时等了许久也未碰见云起时,真是有些遗憾。
1:
升中门
天街的尽处立一牌坊名为“升中”背面为“逢元”,搜了几天资料也得不出一个好的答案。只有草草一句“天街南天门东北有石坊,明人题额“升中”,清末废。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题额“天街”。”我想:这牌坊原址可能立在现时“天街”牌坊之处,后来又在现时位置补上这牌坊的。
1:
孔子庙
在泰山极顶玉皇顶西南的望吴峰下,碧霞祠西侧,有一座孔子庙,里面供奉的是“文帝”孔圣人,是全国名山唯一的一座儒家庙宇,是历来皇帝来泰山的第一朝拜处,以求“以文治国,国泰民安”,也是古时侯许多学子来泰山的朝拜之所,祈求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步步登高,事业有成。众所周知,泰山是一座道家名山,那么为什么会在岱顶建一座儒家庙宇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孔子与泰山的关系。
1:
孔子庙遗址
-
孔子庙遗址位于岱顶望吴峰下,望吴峰俗称孔子岩。传为孔子望吴城门外白马
圣母如意殿
严重补漏:
今天2013年2月3日星期日早上看了愽友“星夜兼程”的图片得知:这间建筑原来叫做《弘德楼、圣母如意钟》。再追查下去,又发现愽友“凉如萤”的愽文介绍:“弘德楼,系经胡建学同意而在1994年4月新建的一座楼,”。胡建学时任泰安市市委书记,于1994年年底1995年初因腐败被查。2013.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