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 岱庙(8)岱庙历代石碑[上]
标签:
旅游岱庙历代石碑泰安 |
分类: 鉴赏园地 |
岱庙历代石碑[上]
大观圣作碑
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所立,俗称“祥符碑”。碑高8.2米,宽2.3米,碑阳刻文2319字,字径5厘米,由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侍诏、朝散大夫尹熙古篆书碑额并书写碑文。碑文首先借助泰山的神威,对北宋王朝极尽歌颂之能事,叙述了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封禅泰山和四年内不断晋封泰山神的经过,鼓吹赵恒封泰山谢“天书”后的重大变化,把打了胜仗还赔款的“澶渊之盟”后出现的暂时稳定附会为封禅之功,并对泰山大力颂扬“节彼泰山,盘亘大东,一气凝神,五岳推雄……”。碑阴有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巡抚张允济和巡按王立贤题书的“五岳独宗”四个大字。(中华泰山网)
大宋封祀坛颂碑(图左)
立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碑高4.5米,宽1.57米,厚0.8米。为宋真宗东封泰山时所立“三铭”(大宋天贶殿碑铭、大宋天齐仁圣帝碑铭、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三颂”(大宋封祀坛颂、大宋禅社首坛颂、大宋朝觐坛颂)六碑之一。此碑由丞相王旦撰文,裴瑀行书并篆额。碑文详细记叙了宋真宗封禅典礼的整个过程,与《宋史》所载完全吻合,并补其史书“略而不详”之憾,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古代帝王封禅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泰山岱庙网)
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图右)
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碑
(文字来源于“中国 泰安”网)
翔凤岭:
大明隆庆元年夏吉日,监察御史、蜀人刘翱立。
【说明】
此碑位于岱庙配天门西侧。碑高205厘米,宽105厘米,字径60×55厘米,楷书体。系明隆庆元年(公元l567年)夏吉日,由监察御史刘翾题立。此碑另有一处摩崖刻石在南天门盘道西,是泰山文物风景管理局于1984年根据碑拓所复制。
飞龙岩:
大明隆庆元年夏吉日,监察御史、蜀人刘翱立。
【说明】
此碑位于岱庙配天门东侧。碑高205厘米,宽105厘米,字径60×55厘米,楷书体。系明隆庆元年(公元l567年)夏吉日,由监察御史刘翾题立。此碑另有一处摩崖刻石在南天门盘道东,是泰山文物风景管理局于1984年根据碑拓所复制而成。(文字来源于“中国泰山信息网”)
皇清重修岱届碑
此碑在岱庙天贶殿露台前偏西,立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碑高593厘米,宽153厘米,厚48厘米,螭首龟跌。碑阳文13行,满行64字,凡479字,字径4厘米,楷书。额篆“皇清重修岱届碑记”2行8字,字径l5厘米。碑阴刻“重修岱庙履历记事”25行,满行50字,凡l067字,字径3厘米,张所存记事,于时化书。(中华泰山网)
醴泉碑
位于岱庙内,为一井状,有碑刻“醴泉”二字。传说涌水位于与降雨相应,被视为祥瑞之兆。实际上山中降水,山前潜水补给增多,水位抬高,故水涌出。
立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因碑面光滑透亮,俗称“透明碑”;又因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而称“满汉碑”。位于岱庙天贶殿前东侧碑台上。
去东岳封号碑
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
宣和碑全称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立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位于岱庙炳灵门北侧。该碑螭首龟趺,通高9.25米。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文,朝散大夫张漴篆额并书。碑阴为明万历十六年山东巡抚李戴、吴龙征题,田东书“万代瞻仰”四大字。龟座重达20余吨,号称“山东第一大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