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兴圣教寺——松江兴圣教,北宋建方塔

(2015-12-08 18:56:02)
标签:

善无畏

上海

佛寺

兴圣教寺

方塔

分类: 上海百家佛寺觅影

兴圣教寺

位于松江区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现存兴圣教寺塔(方塔)。 上海兴圣教寺——松江兴圣教,北宋建方塔

 

  兴圣教寺塔与照壁

  据明正德《华亭县志》卷十一载:始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邑人张司空子仁舍宅建,明颂蕴法师开山,初名兴国长寿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名觉元院,后赐额兴圣教寺。“地纵广逾十余亩,东有水陆池,南有浮图四面九级,有钟楼高及浮图之半,廉级峻整,他邦所无,钟声洪亮闻数十里。”北宋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3),寺僧希阶、如纳、如礼等募建佛塔,名兴圣教寺塔。塔共九层,高42.5米,每面宽6米,成正方形,四方攒尖顶,俗称方塔。此塔大出檐,瘦塔身,采用楼阁式砖木结构,每级均有壸(音:坤)门,门内通道上抱叠涩藻井,内室用券门。塔上层面、各层腰檐、平座和塔内楼板,均由斗拱支撑。塔下有地宫,离地面1.5米以下有砖室一间,高约3米,面积1.3平方米。

上海兴圣教寺——松江兴圣教,北宋建方塔

 

  兴圣教寺(方)塔

    据清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十五载: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僧行高修葺。次年七月,飓风袭塔,破坏严重,僧清裕募建,时有元任叔作《修兴圣塔记略》述其始末。“元季寺毁,而浮图与(钟)楼独存。明洪武三年(1370)知府林庆以其地三之二作城隍庙,寺僧道安原珍即庙南建忏堂,附塔而居,榜曰兴圣塔院。”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塔又毁于飓风,僧安哲、正传等重修。明永乐十三年(1415),释心泰撰《重修塔记略》。“明正统十二年(1447)周文襄公忱巡抚至松,憩此,僧善昌募助重修。”明万历年间(15731620),僧大振为募修方塔断臂以示虔诚。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署丞顾正心复修钟楼,置田以赡司钟者。清顺治十七年(1660),同知刘作霖捐葺钟楼,提督梁化凤施资修塔。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僧慧诚募修浮图。清嘉庆五年(1800)邑人沈虞扬复修钟楼,知府赵宜喜为记。”此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提督尤渤捐资修塔,塔的七至九层的大部分进行了重建,塔刹也进行了更换,时被誉为江南造型最美的塔。清代松江人陈全浩有《松江竹枝词》:“巍巍楼阙梵王宫,金碧名蕴香霭中。近海浮屠三十六,怎知方塔最玲珑。”清咸丰十年(1860)钟楼毁于战火。此后,塔又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一三”事变日军炮火中受到损毁。至新中国成立,塔的砖身已出现裂缝,下面走廊副阶和塔内部各层结构全部毁坏,楼板扶梯仅剩一层,塔身向西北倾斜约54厘米。

1975年至1977年,兴圣教寺塔由国家拨款重建。时结合方塔风格特点,换去腐蚀的塔心木,重装塔刹,外换相轮,重铸更换八角龙头露盘一个,相轮五个,铁箍筒七个,仰莲露盆一个,恢复各层扶梯、楼板、平座、腰檐和“寻杖式”栏杆,重建了围廊。每层平座、塔檐楼板均用斗拱支撑,保持了原有的斗拱,维修时发现此塔的一百十七桗楠木斗拱中,有一百十一桗是宋代原物。

上海兴圣教寺——松江兴圣教,北宋建方塔

 

  兴圣教寺塔与罗汉松

  兴圣教寺塔沿袭唐代砖塔技艺,每层外观各面均隐出砖柱,转角一柱,中间两柱。塔外壁逐层收缩,正中设壸门,塔内砖壁厚实,形成通道入塔心方室。走道上有藻井,八角形,用砖砌成菱角牙子状,藻井顶为圆形,置铜镜,各层楼板可至八、九层内方室,塔心木长13米,为顶升式,从八层开始竖立,竖在塔楼板上,在楼板层上加层承刹杆柁梁如“十”字,精而坚固。塔心木挑穿出九层屋面,上盖覆钵、露盘、九重相轮以及宝盖宝珠,最上为葫芦形宝瓶,全部采用紫铜铸成,宝盖处拖下四条浪风索,牵在九层层面翘角上,塔身外围廊、平座、栏杆等全系木结构。大修后,基本保存了宋代古塔的风貌,塔上有宋代风格的佛像,方塔属于盛唐时期流行的风格,如日本的佛塔通常依照盛唐风格多为方形塔。民间有建塔工匠受少女的裙摆波浪启发而建方塔一说。重修后,塔身更加秀美挺拔,以其俗称的松江“方塔”而闻名沪上。

上海兴圣教寺——松江兴圣教,北宋建方塔

 

  兴圣教寺遗址石础

  在塔刹宝瓶中,曾发现藏有古人血写佛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修地宫时,出土了一批铜佛(如泗洲大圣佛铜座像)、一只汉白玉石匣内有铜卧佛和内置象征性佛牙舍利的银盒、动物化石、铜塔、唐开元钱币和宋代钱币百余枚等文物,为南宋修塔时“兴圣院比丘妙运入藏”,现均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海兴圣教寺——松江兴圣教,北宋建方塔

 

  兴圣教寺塔全景

      1976年整修兴圣教寺塔的同时,对周边地基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兴圣教寺遗址,同时找到了两块寺殿石柱础。该础每块重3吨,高90厘米,柱圈直径82厘米,这样大的石础,在其上的木柱必定十分粗大,因为北京故宫太和殿金柱也仅直径1米,通过这两块兴圣教寺大雄殿的石础可以推断当时的兴圣教寺殿堂宏大,甚至比现在杭州灵隐寺大殿还要伟岸得多。196297日,兴圣教寺塔由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兴圣教寺周围建成了一座占地一百七十余亩的古典园林,名为“方塔园”。199611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兴圣教寺塔成为上海第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佛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