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普陀观音禅院——南宋观音古寺,信众隔海烧香

标签:
善无畏上海佛寺小普陀观音禅院百家 |
分类: 上海百家佛寺觅影 |
小普陀观音禅院 |
|
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在元代已形成佛寺格局,距今应有八百多年历史。《上海宗教志》有载:小普陀禅院属禅宗,为宋始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清乾隆十四年(1749)建拈花堂,叶承书额。清嘉庆元年(1796)建左右楼阁。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净业堂,后废。
此尊由邬氏得之海中的观音像被引为小普陀观音禅院之缘起。 |
卍小普陀观音禅院放生池
关于小普陀禅院有这样一则传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扶桑(即日本)有一位得道高僧叫慧锷,身负重伤,经历千难万险,风尘仆仆八十一天,终于抵达中国佛教名山五台山朝拜。高僧想请一尊檀香木观音像回日本供奉,五台山的方丈看慧锷十分虔诚,就答应了。慧锷欢喜至极,心想终于不负重托,便立即返程。孰料,来到海边,他三次扬帆起航,想东渡到日本,都被风暴、云雾、铁莲花所阻,未能成行。慧锷立时醒悟,知道三次起航、三次受阻,必是天意,更是禅机,便将这尊观音就近供奉在东海普陀山下,即现“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观世音道场普陀山的缘起。不想观世音娘娘心有所念,决定择一凡地,为一方百姓遍洒甘霖,普度众生。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一海之隔、崇尚“敬奉贤人”的奉贤海湾。于是,观世音娘娘施展佛法,踏波而来。当时正在捕鱼虾、拾海鲜的渔民看见观音娘娘从海天佛国的普陀山方向徐徐渡来,十分惊喜,一齐虔诚跪拜,将观音请进海塘内,供奉在一邬姓渔民家。消息传开,方圆百里的渔民欣喜万分,纷至沓来,烧香叩拜。后来百姓齐心协力,建造了这座小普陀观音禅院,以祈求这尊从普陀山来的观音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出海平安,此后小普陀院成为一方香火鼎盛的梵宇丛林。观音娘娘果然特别关照,保佑杭州湾一带成为了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
小普陀观音禅院从建院起至民国时期香火旺盛,名闻乡里。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禅院年久失修,并且佛事活动被迫停止。2007年底,小普陀观音禅院被批准登记为固定宗教活动场所。2008年进行了全面重建,2009年元旦恢复对外开放。
卍小普陀观音禅院观音殿内铜钟 |
庭院北侧是一排佛殿,正中一座是观音禅院的主殿“观音殿”,为双层重檐楼阁式建筑,面宽三间,一层四柱上分设对联两幅,外联为“法水长流三千世界,甘露遍洒四大部洲”,内联为“观澈众生心卅二应身,音传尘刹国十四无畏”,横匾“观音殿”三字立于戊子年(2008)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观音殿内正中有观音立像一座,左钟右鼓立于殿南墙殿门两侧。观音殿的东侧佛堂设立伽蓝殿,西侧佛堂置济公殿,两殿内均有菩萨塑像。济公殿与伽蓝殿的二层均为僧众寮房。在殿堂东侧还有一排厢房,厢房之东围墙外即是一条河流于此为尽头。小普陀观音禅院现为僧寺,由东海观音寺慧芝法师兼任住持。
观音信仰在中国佛教中占有很大比例,仅上海佛寺中就有与柘林镇小普陀观音禅院一样以敬奉观音菩萨为主供佛的川沙镇小普陀寺、三林镇观音堂等众多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