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广济寺——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2015-01-11 19:02:08)
标签:

善无畏

全国重点佛寺

北京

广济寺

全国佛教协会

分类: 全国汉地重点佛寺

广济寺

金称“西刘村寺”,元名“报恩洪济寺”,明名“弘慈广济寺”,位于西城区西四阜成门内大街25号,全国汉地重点佛教寺院之一,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北京广济寺——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济寺山门殿

   广济寺原址为金代的“西刘村寺”,元代曾更名为“报恩洪济寺”,金、元两代一直由民间香火供奉。元末战乱西刘村寺毁于战火。明景泰年间(14501457)有人在其旧址上发现了佛像、石龟和石柱,方知此处为古刹遗址。

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云游至此的普慧和尚及其弟子圆洪发愿募资恢复,在太监廖屏的支持下,开始重建寺院。明成化二年(1466),明宪宗赐名“弘慈广济寺”,明成化二十年(1484)终于建成,此后陆续加以扩建,形成不同凡响的规模,号称“京师宝坊、斯为第一。”

广济寺于清初设立了戒坛,成为律宗道场。1931年此寺毁于战火。1935年在军阀吴佩孚资助下,按照明代格局加以重建,规模更加壮观。建国后又两度对广济寺进行全面整修,使之保留了古寺原貌。1953年,全国佛教协会成立,择此寺为会址。 

广济寺坐北朝南,占地约35亩,是典型的轴线对称格局。广济寺山门紧临阜成门内大街,正中汉白玉拱券门上方镌刻着“敕建弘慈广济寺”七个金字。山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北端的天王殿内供奉的主尊弥勒佛、韦驮为明代铜铸。

北京广济寺——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济寺天王殿

   天王殿以北为第二进院落,主殿为寺中最大殿堂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建筑。

大雄宝殿后通向圆通殿,西侧配殿为僧房、禅房,东侧配殿为寺内图书馆。圆通殿后为寺内最后一进第三进院落,北端为一座两层楼阁,下层多宝殿。上层舍利阁,这里曾是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的供奉之所,从1955年直至1964年方移至西山八大处的灵光寺佛牙塔内,为寺中最高建筑。舍利阁又称藏经阁,藏有明版大藏经和房山云居寺石经拓片三万余片和隋代静琬法师的舍利子。

 

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的戒坛殿和戒坛独处于寺庙内的西北隅,是寺内保存至今最为古老的建筑,今称“三学堂”。戒台旁分布着历代碑刻,其中有明代石碑三座,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题字的石碑各一座,是研究这座寺院历史的宝贵史料。寺内西路的四合院为佛教协会的办公场所,“三学堂”后为《法音》编辑部。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前分别竖立着高 43的长明烛台是明代遗物,由整根檀香木雕成,上面通体盘刻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如此形制的长明烛台国内罕见。 北京广济寺——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济寺圆通殿

    殿内三世佛背后在巨型帐幔后裱贴在影壁之上的是寺内一绝——巨幅指画《胜果妙因图》,这幅指画高6,宽10有余,是清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敕命画家傅雯所绘。指画是清代画家高真佩为摆脱前为束缚而创造的运用自己的手指、指甲、手掌等各个部位蘸墨进行绘画创作的新手法。《胜果妙因图》从构思到完成耗时九年,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幅纸质指画壁画。整幅画面共有说法讲经人物108位,正中为端坐莲花宝座之上的佛祖释迦牟尼,左为骑白象的文殊菩萨,右为骑狮子的普贤菩萨,其余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天龙八部、二十四诸天、国王大臣及迦陵频伽鸟、共命鸟等。 

大雄宝殿北门有一条砖砌平台直通圆通殿。据传“圆通殿”题额为康熙皇帝御笔。殿内供奉的三尊观音塑像风格特异,工艺精湛。中间的是明代木雕大悲观音,拈指说法,慈悲普度,为六观音中的正相,俗称为正观音。西边为元代铜铸的自在观音像,东边为观世音化身——白度母脱沙像,也是艺术珍品。

北京广济寺——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济寺大雄宝殿

    寺院中央一座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所铸八宝纹青铜香鼎,置于雕刻精美之石莲宝座上。此鼎分为三层,上部是重檐攒尖式的宝顶,中部透雕着六扇窗棂,窗棂上铸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其中龙的各个细节部分也能清晰可辨,十分细腻;下部的鼎腹雕有八宝图案。特别的是此鼎的鼎耳与鼎腹是整体连铸的,显示出清代铸造工艺的高超。大雄宝殿前的汉白玉戒台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湛佑和尚主持修建,历数百年仍完好无损。

 

广济寺曾为明代历代皇室所推崇,收藏有许多文物珍品,但广济寺历史上多次发生毁灭性大火灾。仅民国二十年(1931)的一场大火,将广济寺正殿、后殿烧去大半,被视为镇寺之宝的不少稀世珍品被焚毁,如明代《法华经》百余部、国外进贡的白檀木释迦牟尼佛立像、清圣祖康熙御封的“铁树”、号称“饱参佛定”“熟闻世道”的紫桐树等,还有鲜为外界所知的明代陶制方缸、火成岩铁井和七叶槐等三件镇寺之宝也因大殿烧毁坍塌时被损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