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善无畏北京佛寺百家红螺寺 |
分类: 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
红螺寺 |
唐称“大明寺”,明称“护国资福禅寺”,位于怀柔区县城北 7公里红螺山麓。
红螺寺山门前有彩绘牌坊,上书两块牌匾,上匾为启功所书“红螺寺”,下匾书“京北巨刹”四个大字。红螺寺被誉为京北第一名刹,素来与著名的南海普陀山相齐名,俗语中有:“南有金山普陀,北有古寺红螺”的说法。
红螺寺前有一座玉桥,整个寺院座北朝南,红墙掩映在苍松翠柏中。进山门有一片竹林,随风起舞如迎游人。据明《帝京景物略》记载:元代年间,寺院红螺山下珍珠泉汇成的碧潭中两只斗大的螺蛎,色殷红,入夜放射光焰,照红山峦。一日忽然腾空化作仙女,身披彩霞升腾天宫。主持僧认为是神仙显灵,便更寺名为“红螺寺”。从此,寺名远扬,名僧云集,寺庙不断扩建,田亩也与日俱增。更值得一提的是,红螺寺还是古代气功的发源地之一。传说当时的主持受红螺修炼气功成仙的启迪,将其与佛门原有的面壁养生之诀相糅合,经过多年实践,从而形成了红螺寺特有的气功修炼之法,从此京城人闻风接踵而来,名气遍及全国。
红螺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南北配殿、诵经房、后殿等。其中,山门南向,在一排10多米长的青石台阶之上,为无梁式建筑,青砖仿木结构,歇山顶,山门上书“护国资福禅寺”,山门两侧各有一个门。寺内第一进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旋子彩画。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歇山顶,重翘五踩,建筑在石砌台基上,四周有走廊,前出月台,为寺内最大、最讲究的殿宇。大雄宝殿后段为排堂,现为三圣殿,面阔五间,为硬山调大脊筒瓦顶建筑。在天王殿与大雄宝殿、后殿中轴线东西两侧,各有配殿。在寺院东西两侧各有跨院,东跨院是名为福寿居的寺院生活区;西跨院为僧人居住宅院。
寺院西墙外有塔院,为和尚灵寝地。现塔院内保存完好的塔有八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红螺双塔。双塔全部由汉白玉石雕筑而成,覆钵式双塔的连体基座,呈长方形的塔台,塔身正面雕有龛门,龛内刻有“红螺塔”三个大字。塔身上方雕有十五层相轮,刹顶为宝珠。
据清康熙年间(1662—1722)《怀柔县志》记载:“山下有泉名红螺泉,中有二螺大如斗,夕吐光焰,山色为之殷红……天时两红螺死,寺僧为双浮屠之建双塔,从此红螺山得名,寺院也从此得名红螺寺。”这也许是红螺寺得名的又一传说。
|
红螺寺翠竹茂密,是北方一绝,而且奇树繁多。与寺庙一条清流相隔的南山上,苍松林立,奇怪的是这些松树都是平顶的树冠,犹如神仙挥动银剪剪平的一般。而北山上的柏树,却都是宝塔似的树冠,科学家研究几次未获答案。当地老百姓都说,因为和尚戴的帽子是平顶,松树之冠也削平了。为纪念螺蛎放射神光,众柏树以自身的形象为其树立“绿色群塔”。
卍 红螺寺天王殿铜香炉
|
在北京有“男雍和、女红螺”的俗语,据说女子到红螺寺求佛保佑祈愿甚灵。因为红螺寺背靠的红螺山山腰上建有尾殿观音寺,而观音寺分前后两座,前一座是送子观音殿,据说在此求佛降子十分灵验。
这座香火极盛的佛家圣地,在解放后曾经被关闭三十四个春秋,寺院中最大的殿宇大雄宝殿也被拆除。在改革开放之年,经过修缮庙宇、重塑众佛金身,才得以重新对外开放。
如今的红螺寺景区总面积已达800公顷,松林和古树群覆盖面积达600公顷。经整修复建,红螺寺已形成了三大礼佛区和两个观景区:分别是10公顷的古寺庙群,20公顷的弥勒大佛和五百罗汉群,30公顷的观音寺区;两大景区是青龙山景区和可至红螺山山顶的中天门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