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善无畏北京佛寺灵鹫禅寺谷积山文化 |
分类: 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
灵鹫禅寺 |
卍 灵鹫禅寺山门 |
灵鹫禅寺所在的谷积山位于房山区与门头沟区的交界处。谷积山虽然不高,但却有三座古塔和灵鹫禅寺。
卍 灵鹫禅寺二进殿遗址 |
|
灵鹫禅寺始建于元代,现存建筑有山门、二进殿、东侧配殿、正殿普光明殿、西侧配殿和石碑。灵鹫禅寺的山门为一座前后相通石拱门的砖砌建筑,门额上有“菩提场”三字。入山门后,残存有面阔三间的尚留存石拱门窗的二进殿。
卍 灵鹫禅寺普光明殿 |
东侧配殿现在保存完整,内有彩绘的四大金刚及道教神仙、仙女的壁画,虽历经多年,但色彩仍十分鲜艳,体现出中国佛教寺院与道教信仰的融合特色。西侧配殿目前屋顶坍塌,仅存残墙断壁。
卍
在灵鹫禅寺内还有明代石碑,石碑为明正统四年(1439)立的“敕建灵鹫禅寺”碑,说明在明朝正统年间,英宗朱祁镇曾敕命重修过灵鹫禅寺,而且这座寺庙也具有敕建的崇高地位,在房山寺庙中地位殊胜。
|
|
细读“敕建灵鹫禅寺”碑可以隐约触摸到灵鹫禅寺的兴衰与变迁。听当地老人讲,当年灵鹫禅寺曾被日本侵略者放火烧过,烧到最后由于汽油不够了,只有东配殿得以幸存。
灵鹫禅寺周围还有三座古塔分别为鞭塔、东塔和铃铛塔。鞭塔系建于辽代的六角七层土红色砖塔,通高7米,塔基为须弥座;东塔为灰色大理石覆钵式,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也叫和尚塔;白色铃铛塔,建于明代,全部用汉白玉石料砌成,做工精良,造型优美,塔高九层,每层的八角口悬挂铜铃,在微风下发出悦耳铃声,故名铃铛塔,但可惜现已无处可寻。
据说,站在鞭塔前向南看,灵鹫禅寺内外建筑尽收眼底,环顾左右山形,像一只展翅的灵鹫俯冲而下,鞭塔压着它的头,故此称其为灵鹫寺了。
在谷积山半山腰据说还有一座明代古寺,是在一座石宝塔内曾藏有佛舍利的谷积庵,但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圆通殿,当地人讲登此山要注意安全,小心会有野猪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