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门头沟灵岳寺——环寺长松蔽日,拔山乔木参空

(2014-02-22 08:13:20)
标签:

善无畏

北京

百家

佛寺

灵岳寺

文化

分类: 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灵岳寺

辽称“白铁山院”,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白铁山峻岭间。

北京门头沟灵岳寺——环寺长松蔽日,拔山乔木参空

 

 

灵岳寺全景

灵岳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是门头沟区西部深山区建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格局最完整的寺庙。有人赞其为“环寺长松蔽日,拔山乔木参空,壮气象之光辉,尽峰峦之雄美,真梵王之宅。”五代时烽烟四起,诸侯割据,兵火殃及灵岳寺,佛像、古松、古刹被毁于一旦。辽时期对寺庙进行修缮,改称“白铁山院”。金代始称“灵岳寺”。

元代倡导佛教,敕修梵刹僧侣免除徭役。元宪宗八年(1258)皇帝下旨,将有争议的庙产赐予灵岳寺僧人,道士甘某、蔡某等人因抗拒圣命,以至或被斩首,或被劓鼻流放远方,从此灵岳寺得以大规模修缮,数十年间日修月葺,到元至元三十年(1293)灵岳寺终成巨刹。“归依有殿,斋会有堂,造膳有厨,储积有库,主有丈室,八十四龛佛像,灿然金碧。”另外,灵岳寺广置庙产,购置土地,在马栏村口置水碾一座,西斋堂宝峰寺为灵岳寺下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8)又予重修。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本地名宦刘懋恒到寺进香,见大雄宝殿出檐深远,惟恐垂檐沉重,有倾圮之危,捐己资发愿修缮,得到宛平县齐家庄巡检司巡检丁迪、平罗营把总王镇、沿河口守备安治远、沿河口把总郝运胜、前任山东东昌府城守都司潭三聘、洪水口守口王回璋、国子监监生连奏捷、潭喜湛等人的支持。住持僧性寿竭尽全力,将大雄宝殿复加桁木十二根,支撑立柱十六根,使大殿得以保存至今。清雍正十一年(1733)又修前殿三间,钟楼一所,创建鼓楼一所,彩绘殿宇,金装菩萨、天王圣像。

灵岳寺坐北朝南,位于朝阳面山坡上,依次有两进院落,现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钟鼓楼残垣组成。全院方砖铺地,构成一处完整的二进四合院。大门楼位于寺院南端正中位置,歇山顶,墙体磨砖对缝,砖券拱门,板瓦筒瓦合瓦,砖雕鸱吻,门楼面阔一间。门两侧有倒座房各三间,钟鼓楼已成残基。 

天王殿建在0.8米高的青石基上,面阔三间9.5米,进深5.8米,鸱吻垂兽,彩绘精美,脊檐枋下有雍正十一年修缮题记,此殿虽经多次重修,但仍保留元代风格,完美严谨。

北京门头沟灵岳寺——环寺长松蔽日,拔山乔木参空

 

 

灵岳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采用庑殿顶,殿宇高大宏伟,面阔五间 15.4,进深四间11.4,殿宇出檐很大,康熙年间竖立柱加固,檐下双昂五踩斗拱,简洁实用,彩绘佛像,细致入微。大殿四扇大门,直棂窗,原供奉的释迦牟尼佛,据当地老乡讲系由一棵巨大的柳木雕琢而成。大殿廊下立有元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灵岳寺碑》及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灵岳禅寺碑记》。

灵岳寺前有一古树参天,院内天王殿右侧长有一棵青松,由于时代久远,灵岳寺建筑主体的木质已泛白,殿墙为斑驳的红色,形成了很久远的历史厚重感。

 

灵岳寺对斋堂地区影响非常大,他背依白铁山,当时有大量善男信女到灵岳寺进香,在现斋堂村用饭,因佛教用饭的场所称斋堂,时间久了,此处也因此而被命名为斋堂镇。从斋堂镇到灵岳寺的山路崎岖蜿蜒,陡峭不平,一路上两侧多有被废弃的古代村落残圮。故灵岳寺所在疑为最初从山西东来避难的富有贵族为逃避战乱灾祸所选的隐居之地。

  

灵岳寺的殿堂梁架结构及装饰均体现出京西山区的特色,是北京地区很有价值的古建筑。2003年灵岳寺被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摄于2008年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