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金山万寿寺——三国始建上海最古老寺院

(2013-12-19 03:30:38)
标签:

善无畏

万寿寺

上海

百家

佛寺

分类: 上海百家佛寺觅影

万寿寺

原名“万寿院”,位于金山区金山卫镇金卫村1148号。 上海金山万寿寺——三国始建上海最古老寺院

 

万寿寺山门

    相传万寿寺原名万寿院,始建于三国吴嘉禾元年(232),为上海最古老的寺院。

      据地方史料记载,万寿院为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敕建。据传,孙权之母吴龙珍在幼年时失去父母后因不堪忍受婶母的冷嘲热讽,便携弟妹们投奔康城(金山城)的姑母,得到姑母一家的宠爱,并因此得以学习诗书经论和礼仪。吴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吴龙珍被尊为皇太后。为了报答当年落难康城时姑父母的养育之恩,孙母便嘱子遣人赴康城,欲接二老至跟前侍奉。不料早已寡居的姑母念佛度生,不愿离乡北上。于是,孙权便令地方官将其旧宅翻建成佛院。

 吴嘉禾元年(232),佛院落成。孙权诰封外祖姑母为“万寿护国夫人”,并御笔金书“万寿院”三字,制成巨幅匾额,悬挂在院内长生殿上,让外祖姑母在院内修身养性。此后,孙权还多次遣其弟妹来万寿院祝福。护国夫人圆寂以后,万寿院成为一方佛教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

 

    万寿寺在历史上可谓名声显赫,极为辉煌。历代曾有多位帝王来寺进香留迹,地方史料记载的有:三国吴太平年间(256258)东吴会稽王孙亮御书匾额“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东晋建武年间(317318)元帝司马睿曾到寺进香;南朝宋武帝刘裕(420422年在位)赐“佛法通天地,法轮四季转”;梁武帝萧衍(502549年在位)赐匾额“佛法通天,万民皆仗”;陈宣帝陈顼(569582年在位)赐匾额“佛法无边,靖安四方”;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吴越王钱镠赐匾额“世事无常,随缘大作”;南宋建炎元年(1127),高宗赵构赐额;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吴王张士诚赐匾“佛法无量,法轮常转”;元末,割据台州的方国珍赐额“佛法无量,祛病去灾”。此外,据说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题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直至清末民初尚存。

 随着岁月的推移,朝代的更替,万寿院几经兴废,其名也几经变迁,曾被命名为“护国娘娘庙”、“万安寺”、“万寿寺”、“祝圣道场”等。万寿寺在历史上曾有几次较大的兴废:

 

    南朝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小官镇(明朝以前,金山曾名为小官镇)巨富、刑部都官郎中魏荣卿倾家中资产,又四处募资,重建万寿院,三年后建成,使万寿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据记载,当时的万寿寺,寺院前后共分六进院落,山门前九层宝塔高耸,自地面至塔尖,约十六丈有奇,全寺大小殿堂共二百零八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院等,僧人达三百余众。

 至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吴越王钱繆又予以重修。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钱繆之孙钱朝佐资助重金修饰万寿寺,重新给佛像妆金,把天王殿上弥勒佛像作了一个重大改变,将其舅祖父浙江奉化“布袋和尚”陈契此的形象塑成弥勒佛,并亲自为造像题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物;开颜便笑人间好笑之事。”横批是“笑口常开迎新客”。万寿寺的这副对联和弥勒造像已成为传世经典,并引导后人认同了弥勒化身契此的“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更希望人们能够如弥勒般包容大度,笑口常开。

 

    南宋建炎四年(1130),万寿寺毁于金兵战火;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由杨寿亭资助重修;南宋淳熙六年(1179),僧宇芬和徐文翰募资重修。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金山卫都督指挥佥事李武奉令修葺,修为本地官绅士民的祝圣道场;明正统九年(1444),僧智显募资,将寺院扩大至二十四亩;明成化六年(1470),华亭县徐珍、林克明重修;明正德五年(1510)总督陈蹯重修。明末清初,万寿寺被战火毁坏严重。清康熙年间(16621722)娄县知县重修;清雍正六年(1728)金山知县黄明鹤再次重修,并为佛菩萨像妆金。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金山县城由金山卫迁至朱泾镇,又因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兵灾,万寿寺在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中再次遭破坏。清同治四年(1865)万寿寺得以重修,恢复后的万寿寺前后共三进殿,首进为山门,二进为正殿,三进为方丈室和伙房,各进两侧以厢房连接,如此格局保持到民国初期。据清光绪《松江府续志》卷首载:“金山县万寿院,在卫城旧治东北。……国朝以来久为祝圣行礼之处,朔望集士民宣讲圣谕于此。自县治移建朱泾镇,谨于东林寺行之。”

  千百年来,岁月推移,朝代更替,万寿寺几度兴废,1958年,在万寿寺创办金卫农业中学。1960年,金卫中学与农业中学互调校址,寺院大部分建筑被拆除,仅存的一座正殿也于1973年被拆除。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以后,1993123日经金山县人民政府批准万寿寺在金山卫城遗址之东北移地重建。1994年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修复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也得到了广大信众的大力支持。

  1995年万寿寺正式对外开放,寺内有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伽蓝殿、功德堂、钟鼓楼等建筑,重现千年古刹之盛景。20001212日至18日,万寿寺隆重举行了修复后第一堂水陆大法会,祈求世界和平安定、国富民强、风调雨顺。

 

  如今的万寿寺殿宇轩昂,结构严整。寺院占地三十八亩,建筑面积达5300多平方米。寺院建筑由前至后依次是山门、客堂、僧寮、钟鼓楼、大雄宝殿、三圣殿、功德堂、斋堂、客房、伽蓝殿以及放生池等。寺院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糅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风格,虽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却不失中国佛刹的传统建筑特色。飞檐翘角、黄墙灰瓦,显示出特有的古朴和庄严,无不再现了中华民族敦厚、淳朴的文化内涵。寺内环境幽雅,林木葱郁。花草树木布局井然,四季飘香。

  现在万寿寺在监院续建法师带领下,在全寺营造出了良好的宗教氛围,加强法务上梵呗、经忏的学习,2001年万寿寺制定了僧人的学习制度。2004年,万寿寺还专门聘请书画名师朱白云对全寺僧人进行书法、绘画的指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5年至2007年元旦,在金山区旅游局、区民宗办、区佛教协会的协调下,万寿寺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迎新年、祈祥和”大型撞钟活动,撞钟活动还安排了具有民族、民风色彩的大型歌舞晚会。另外,万寿寺每年还定期举行清明华严法会、冬至水陆法会等大型法务活动。2007年万寿寺正式启动三期工程,新建了上客房、方丈室等建筑。

 万寿寺作为一座具有近一千八百年历史的江南名刹,屹立于金山杭州湾之畔,相信在如此太平盛世之下,她才真正具有了建寺之初祈佑“万寿护国”之法缘。

 无独有偶,同在金山另有一座位于金山区秦山的同名寺院万寿寺,其因善行而成寺,亦一并以记之。此万寿寺创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时有巡抚毕亨修筑海塘,民吴克平独筑海堤一百四十余里,毕亨嘉其义,欲荐授职,吴克平力辞,遂以秦山及绕山诸河给牒归之,以酬其劳。吴克平因而立祠以祀毕亨。后废祠改寺名为万寿寺。寺内建有平山阁、超然堂。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雍正年间(17231735)增修 ;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后寺废无存。作为为民行善筑堤而恩泽所建的万寿寺,虽已不存,但其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行善积德之理念,也是上海金山不可抹去的一则历史片段,故保存此记以望后人谨记继承之。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上海百家佛寺之第六十六家

                                     阿弥陀佛佛诞日

                                 癸巳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