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卍善无畏
卍善无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49
  • 关注人气:6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2013-05-21 06:12:36)
标签:

善无畏

苏州

寂鉴寺

翠岩寺

石佛

分类: 参访佛寺影像札记

     江南有摩崖吗?冯云鹏的《金石索》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印象里江南摩崖多为刻在石头上一些文人墨客的书法文字,而如摩崖石佛之类,好象不可能有如中国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以及北部的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这四大石窟才有的那种摩崖大型佛像。如果论江南有些名气的石佛像,位于杭州灵隐寺飞来石上那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摩崖大概就是我们所认知的江南最大的摩崖石佛了。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天池山中寂鉴寺

作为江南人,苏州常去,佛寺常访,可只知有虎丘山、戒幢园,寒山钟、灵岩塔,不曾想此次却在苏州城西的莲花峰天池山与花山内寻访到了江南最大的摩崖石佛,彻底颠覆了此前江南无摩崖大石佛的成见。

因正在做苏州七座古塔的系统考察,由于自小就在苏州游玩,自认对苏州很是熟悉,但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中却看到了苏州“寂鉴寺石殿”这样的新名词,好奇之下,才知道苏州城西有座莲花峰,峰南名花(华)山,峰北曰天池山,在天池山的半山因有一泓碧水而得名,曾被誉为世外桃源。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会稽太守张裕在此建宅,后改宅为寺。南宋乾道年间,又成为秘书监张廷杰别墅。元至正十七年(1357)道在和尚在此集资建造了寂鉴寺及石殿。

既是全国的重点文保,必有其独到之处。于是,周末约了一二好友,相携前往位于藏书镇北部,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承的花山、天池山一睹其究竟。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天池山与花(华)山共拥一座山顶,名为莲花峰,峰高171米,整座山中有金蟾峰、比丘石、天灯嵝、寿星石,山间更有洗心泉、寒枯泉、地雷泉、盈盈泉等多股清泉,涓涓泉水共同汇成了天池山腰的一泓永不干涸的天池。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莲花峰下洗心池

天池尽头是一座山门,横额“天池寂鉴寺”。“寂鉴”一词源于佛学中的“寂灭鉴戒”,意思是劝人为善。在山门西侧有两座巨石,一石上刻红字“宛如桃源”是郭诵梅题,所题年份与今年恰好同为癸巳年,不知是否已是120年之事了。而山石一侧正立的就是三石殿之一的西石屋“极乐园”。这一石屋其实是在一块摩崖巨石前拱券重檐,四隅各立角柱支撑屋面,正面开门一并施阑额,下设须弥座,形成一座大型的佛龛。而佛龛正中就是在巨石上摩崖的石雕阿弥陀佛,整座佛像以浮雕形式成于岩石正面,形象生动,很具特色。因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故此西石屋亦称其为“极乐园”。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寂鉴寺西石屋“极乐园”

山门左前方小山顶,是另一座与“极乐园”对应的东石屋“兜率宫”,这座石殿与山体结合,造型为单檐歇山,以石块垒成抱厦出檐,同样以整块山石为摩崖,凿刻一座通体身高3米的弥勒菩萨摩崖佛,弥勒佛造型为双手合什状,身上衣褶清晰,神态安详,其姿态十分传神。因弥勒佛居住在兜率天内,故而名为“兜率宫”。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寂鉴寺东石屋“兜率宫”

这两座石殿均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看过后才知其实这两座不应称之为石殿,而应当定义为以整块岩石雕成的摩崖大佛,此后信众为了保护大佛不受风吹日晒之苦才在岩石佛前搭出单檐的石佛龛以起到保护作用,故而又被称之为殿。

进入寂鉴寺,在山前平地上有一座面阔三间的歇山单檐式石殿,进深二间,飞檐翘角,古朴凝重。石殿前檐柱与内柱前后相称,后檐紧贴岩石,故无檐柱,内部立柱顶上架梁,柱与柱之间有石枋攀边连接,藻井边缘是以石梁垒成的井架,石梁至藻井中心皆用石砌,尤其是明间中心的藻井,高达十一层,底层正方,在正方的里角各有一个斜拱承托第二层,从第二层起为八角形,八角向内逐层收小到顶部正中形成圆形,从面给人以旋转错动和渐变更迭的韵律感,藻井里刻有太极图、莲瓣、如意等吉祥图案,堪称元代石构建筑的珍品。可惜这座石殿内并无与石殿连为一体的石雕大佛,这座建造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题为“敕赐西天寺”的石屋确确实实是座石殿,要晚于门前的两座摩崖石刻。西天寺前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道出此地这三座石殿暨是吴中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了。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寂鉴寺石殿西天寺

本以为摩崖大佛也就仅此而已了,不曾想,听寺内游客讲真正的有“吴中第一大佛”之称的摩崖大石佛却在翻过天池山莲花峰后的花山山腰间。于是一路直上莲花峰顶,折而向下经过“五十三参”石阶梯先见“华山翠岩寺”遗址,此地曾是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时的驻跸之地,全山花开遍野,摩崖石刻文字丰富,可见其盛时必宏伟万千,只可惜文革中殿堂被焚仅剩石梁柱础,而大殿后则有戒幢律院重开山的列代高僧的七座墓塔塔林,可知翠岩寺曾为西园戒幢律寺的下院,塔林颇具气象,蔚为一景。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花山翠岩寺石塔林

在花山山腰间,赫然一座石雕巨佛,这才是一座真正的摩崖大石佛。这座大佛名为花山大接引佛,依山就势,取整块山岩刻凿,体魄浑厚,法相庄严,乃花山的镇山之宝,被誉为“吴中第一大佛”。据考证,此佛也是元代文物,佛高约有十米以上,左手平托于胸前,右手自然下垂为触地印,大佛双眼微微下垂,披袈裟,呈微笑状。整座大佛雕成于整块巨石,不知当年如此耗大之工程如何在此花山成就。江南有摩崖——寻访苏州天池山寂鉴寺石殿与花山大石佛

花山摩崖大接引佛

花山大接引佛是我所见江南地区真正意义上的摩崖大石佛,也更新了江南有摩崖大石佛的记录。但为何他如此默默无闻呢,原来文革期间有几位周围农民为表愚忠,使用炸药将整块大佛岩石炸成了五块,将一件无比珍贵的江南孤品肢解在草丛之中。幸亏石块不散失,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重新拼接起了完整的大接引佛,并且为其盖了一座大佛阁,保护其不再暴露于风吹雨打之中。

 

吴中有名胜,江南有摩崖!在此苏州城外,绿林掩映之中,却有如此一座惊为天作的摩崖大石佛,不仅让世人大开眼界,而且也成为江南地区亦有摩崖大石佛的骄傲。站在大佛面前,看到其历经粉碎而后生,却始终呈现的微笑状态,不禁感慨人生无常,佛法也就是针对有与无,生与死间的解脱法门,只要心中有佛,我们又何惧生离死别呢!愿花山摩崖大石佛永存于世人心间接引众生超脱生死!

 

                                       善无畏于海上英德堂

                                          癸巳年小满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