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继承(元明清篇)

(2013-05-02 06:58:37)
标签:

上海

佛寺

元明清

历史

文化

分类: 佛教文化杂谈记

临海临河临江文化也是上海建佛寺的一个重要渊源。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继承(元明清篇)

曹王寺系为纪念曹参而建的临江镇潮佛寺

 

据明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宋元间吴淞江地区流传项羽化为吴淞江神,掀起滔天“霸王潮”危害百姓,人们出于“一物降一物”的心理,在吴淞江两岸陆续建起了几乎所有汉将形象的土地庙,如萧何、曹参、彭越、英布、灌婴、纪信等,意图镇压“霸王潮”。“相传项羽为吴淞江神,屡有风波之警,唐时沿江立汉功臣七十二庙以镇之[1]。”留传至今的曹王寺、萧泾寺、纪王寺即肇始于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南宋降元。至元十四年1277)华亭县升为华亭府,任命沙全[2]为华亭府首任达鲁花赤(即地方长官),次年改为松江府,直接归江淮行省管辖,沙全被委以松江总管府达鲁花赤,赐虎符[3]据《元史》记载:“时华亭城内有普照寺,宋淳祐丙戌,毁于回禄之厄。咸淳甲戌,僧惠思与邑人钱武翼乃重建释迦殿,越年丙子岁乃成。于是,僧慧辨、颐慧、悟秀以白镇守沙侯。沙全闻之,欣然致从吏,且厚施之。”“战事已息,沙全遂与慧悟、兴教等寺僧相为倡率,重修普照寺,创钟楼、库堂、西庑,寺遂渐复旧观矣。”

至元二十七年(1290,松江知府仆散翰文(女真人)向朝廷上奏,因松江地区面积太大,建议分置“上海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朝把华亭东北五乡划为上海县,直隶省府。至此,松江府辖华亭、上海两县,后元朝在华亭北部设嘉定、崇明二州。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4]在上海佛寺留下了许多墨宝珍迹,在颐浩禅寺画有“不断云”,在圆津禅院等多处佛寺书题匾额。现存的圆津禅院、碧云净院、东林寺、松隐禅寺等十家佛寺均创建于元代。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继承(元明清篇)

朱家角的圆津禅院系元代临河系所建佛寺

 

元末,张士诚于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松江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占松江。明洪武三十年(1397)加筑松江城,促进商贸活动,松江府在明朝逐渐达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据松江第一本府志,成于明正德七年1512《松江府志》中称:“观‘楼台半佛宫’之诗,云间塔庙之盛久矣。稽之近志,殆有甚焉。黄冠少衰,栋宇亦且相望。司马公云‘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5],该府志是首次对松江府的所有佛寺进行了统计,当时共计有寺256家:其中华亭丛林125寺,未经归并38寺,8尼庵;上海丛林85[6]。明代始建现有留存的佛寺有十八家之多,其时小普陀寺、会龙寺、庆云寺、潮音庵等一大批浦东地区的佛寺始建,证明了上海地理区域正逐渐地东移入海。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继承(元明清篇)

 

 浦东会龙寺系明代临东海而建的佛寺

 

    明嘉靖年间,倭寇大举进犯江浙沿海。嘉靖三十二年1553九月,上海吏民在松江知府方廉带领下,在吴淞江与黄浦交接处修筑起一座周长九里,高二丈四尺的上海城,这就是上海城市的原型。浦东沿海一线的万佛阁、保境禅寺、二严寺等佛寺均建在城墙之上,成为了防止倭寇入侵保境安民的祈福场所。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二月,兵备任环统民兵及少林僧八十人与倭战于叶榭,斩获颇多,援兵不继,僧大有、西堂、天移、古峰等二十一人死焉[7]。为悼念这些僧兵,松江知府方廉曾在佘山北建“四义僧塔”。明代关于佛寺的神异故事也很多,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四月,龙盘李塔汇浮图上,云雾四合,但见其尾,食顷乃去,塔顶回栏具有龙爪迹[8]。”明代,松江文风鼎盛,所出进士数量已居全国第一,还出现了四位状元。明代进士董其昌[9]崇佛,又是华亭县人,故流连于三泖九峰之间,在松江府内如圆津禅院、观音堂等各家佛寺均留有碑题字迹。  

 

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在嘉定、松江遇到殊死抵抗,故在松江屠城。顺治朝至康熙朝二十三年(1684)期间,由于禁海令,使上海航海贸易受到打击。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皇帝南巡苏州府,来到松江,为超果寺、昆山泗洲塔院等处题写匾额。清雍正七年1729进一步开放海禁后,上海以港兴商,以商兴市,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后于清道光年间,成为中英南京条约中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清代“康乾盛世”,上海佛寺林立。据清康熙二年1663)编撰的《松江府志》统计,此时松江府佛寺总数达到了有史志记载以来的最多时期,合计为344家:其中华亭县44家佛寺,6家尼庵;娄县55家佛寺,2家尼庵;上海县56家佛寺;青浦县49家佛寺,1家尼庵;另有未经归并佛寺131[10]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编撰的《松江府志》记载:华亭28家佛寺,3尼庵;奉贤县32家佛寺,1尼庵;娄县53家佛寺,6尼庵;金山县23家佛寺,1尼庵;上海县48家佛寺;南汇县15家佛寺;青浦县64家佛寺,1尼庵;川沙抚民厅9家佛寺;共计272佛寺,12尼庵,合284家佛寺庵堂[11]

清咸丰三年(1853)起,太平天国运动中苏州及上海成为主要战区,苏杭地区遭到严重破坏,转运贸易与周边百姓大量避入上海租界,使上海人口遽增,经济迅速繁荣,但由此上海的大量佛教寺院也遭到了太平天国战火的毁坏。据清光绪十年(1884)编撰的《松江府续志》统计,松江府下属华亭县有佛寺33家,奉贤县21家,娄县52家,金山县36家,上海县41家,南汇县25家,青浦县32家,川沙抚民厅12家,共计252佛寺庵堂[12]

 

佛寺文化:上海佛寺的继承(元明清篇)

宝山寺是宝山(原属江苏太仓)临河佛寺的代表

 

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松江府志》统计的寺庵均仅指松江府地界内,尚不包括现已属上海的原松北地区,即原属江苏太仓州的嘉定县、宝山县和海岛崇明县的佛寺。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嘉定县志》记载当时的嘉定县有佛85[13];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崇明县志》记载崇明一岛当时54佛教寺庵[14];宝山县在清光绪八年1882时有佛寺39[15]。所以如果将这三县总数与松江府于清康熙二年(1663)统计的344家佛寺相加,相信上海佛寺在清康乾年间达到了最高峰,即有志书记载名称的寺庵就应有500左右。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篇《上海佛寺的近代发展》

 

 

                                                       善无畏于海上英德堂

                                                            2013年5月



[1] 参见清嘉庆《松江府志》卷十七“坛庙”篇。

[2] 沙全,本名抄儿赤,元军主帅伯颜率中军攻打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派遣长久潜伏在宋朝的沙全统领一支人马包围华亭县城,并颁布禁止杀戮命令,华亭守军遂出降。

[3] 参见明洪武《元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十九”之“沙全”条目。

[4]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5] 参见明正德《松江府志》卷十八“寺观上”篇。

[6] 参见明正德《松江府志》卷十八至卷二十“寺观”篇。

[7] 参见清乾隆《华亭县志》卷十六“兵燹”篇。

[8] 参见清乾隆《娄县志》卷十五“祥异志”篇。

[9]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著名书画家“华亭派”代表,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

[10] 参见清康熙《松江府志》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七“寺观”篇。

[11] 参见清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十五至卷七十六“寺观”篇。

[12] 参见清光绪《松江府续志》卷三十八“寺观”篇。

[13] 参见清康熙《嘉定县志》卷十三“寺观”篇。

[14] 参见清乾隆《崇明县志》卷三“建置志二”之“坛庙”篇。

[15] 参见清光绪《宝山县志》卷十四“寺观”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