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黄浦法藏讲寺——天台兴慈弘法,民国名人碑联

(2013-02-09 13:33:40)
标签:

百家

上海

佛寺

法藏讲寺

文化

分类: 上海百家佛寺觅影

法藏讲寺

 上海黄浦法藏讲寺——天台兴慈弘法,民国名人碑联

 

 法藏讲寺大雄宝殿

   

    位于黄浦区(原卢湾区)吉安路271

法藏讲寺是二十世纪上海创建的一所弘扬天台宗的佛教道场,与上海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并称为上海佛教的“四大丛林”。

民国七年(1918),天台山兴慈法师(18811950)应上海哈同夫妇之请,由天台山来上海开讲《天台四教仪集注》,后住超尘精舍(在小南门青龙桥)。因居所狭窄,不久后得到了王一亭居士等人资助,于民国十三年(1924)在茄勒路(今吉安路)近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处购地五亩多,经过五年多时间建造起了法藏讲寺,至民国十八年(1929)法藏讲寺殿宇全部落成。范古农曾撰《法藏讲寺净土道场真实功德说》,称兴慈“以净土法宣示于释迦教典,根据于弥陀佛国,因缘于法藏愿海。欲同弥陀之庄严妙果,应学法藏之培植胜因。于是建立伽蓝,名曰法藏。”当时,寺内净业堂专门念佛,而讲经学社延请大德如弘一、圆瑛、应慈等前来讲经弘法,因而法音远播,声振沪上。

法藏讲寺外形为塔式的大雄宝殿堪称一大特色。大雄宝殿建在塔式高台石基之上,内奉释迦牟尼佛坐像,阿难、迦叶塑像侍立两旁,左右殿壁塑假山及十八罗汉、善财五十三参及海岛观音像等。另有弥勒阁,阁中供奉布袋和尚像,韦驮、伽蓝塑像分立两旁,二十四诸天立于假山的峰巅之间。寺内法堂可容六百余人,为讲经说法之场所。藏经楼内经藏丰富,除一些珍贵的文物外,还藏有一部明代《南藏》、一部清乾隆《龙藏》、一部影印本《频伽大藏经》以及《续藏经》等经书。法藏寺另藏有明代文殊菩萨(坐)铜像和观音菩萨(立)铜像。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兴慈制订寺规,革除因经忏法事过多,影响清修的陋规,寺规共分四部分:一、制度:永为十方选贤住持制度;二、住持:德学兼优,修持净土,弘扬经论,始能负领众行道之责;三、同住:寺内分净业堂与讲经学社二部,入净业堂者,二六时中专门念佛;入学社者,以研究天台为主;四、佛事:除为施主念佛施放蒙山外,概不应酬其他法事。同时,兴慈安排亦幻整理寺务,根慧整理清规,如三领导修持,芝峰、墨禅主持佛学,静培、惟云负责庶务,寺貌为之一新,范古农在《觉有情》月刊上对此撰文褒扬。

法藏寺内设有法藏学院,前身为瞻风学社,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称法藏学社,次年改为法藏学院,专弘天台宗教义;民国十九年(1930)创立法藏寺化身窑(即舍利塔);民国二十六年(1937)寺内创办法云印经会,在丽园路分院内设立法云学社;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法藏寺内开设“慈光补习学校”,为贫苦市民子弟进行初中教育,还开设“慈光施诊所”,为贫民施诊给药。徒弟惟云捐献“一心兰若”寺基,开办“兴慈中学”,由屈映光、章士钊、范梅僧等为校董,范梅僧为校长,并在校内举办“育僧会”,培养僧青年。自创寺以后,每年讲经一期,分别延请著名法师莅寺讲经,平时则有念佛会等。每年农历十月初八至十五日举行“万年佛七”。民国十四年(1925),兴慈聘月泉为该寺住持;民国十七年(1928),慧莲任住持;民国二十三年(1934),慧开为住持;民国二十六年(1937),性如为住持;民国三十一年(1942),如三为住持;民国三十三年(1944),墨禅为住持。

1950年后,上海市佛教会成立了法藏寺委员会,苇舫为会长,达圆为副会长。1954年,达圆辞职,法藏寺委员会不久也告结束。至19547月,寺内尚有僧众五十三名,慧莲为住持。“文革”期间,寺院被四、五家单位与工厂占用。

199096日,上海市政府批准重新恢复法藏寺。19937月,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法藏寺修复委员会”,真禅会长担任主任。2000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诞辰,法藏寺举行了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仪式,海内外佛教界诸山长老齐来庆贺。2006年岁末,法藏讲寺举行了天王殿落成暨天王殿、多宝阁、藏经阁佛像开光典礼,该寺重建工作取得了全面成功。

法藏讲寺保存有民国时期的文化遗迹,尤其是民国名人所撰写的对联,其数量之多,撰者名望之高,在沪上乃至全国佛教丛林中也绝无仅有。法藏讲寺的大雄宝殿四周和殿内,皆镌刻着名人对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章太炎、于右任、戴季陶、李烈钧等同盟会、国民党要员的对联。章太炎(18691936)以篆书为法藏讲寺撰联:“何事莊嚴歲土寂光誰非佛墜,但離名字蟲書鳥跡同入紗門。”于右任(18791964)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为法藏讲寺大殿落成撰联:“五眼六通澈悟人生有為莫非泡影,三身四智曠觀宇宙無限各具因緣。”在法藏讲寺留下对联的民国时期名人还有谛闲、焦易堂、王一亭、叶恭绰等人,这里的楹联真、草、隶、篆各体兼备,或典雅端庄,或风神飘逸,堪称上海近现代文化的荟萃之地。

如今的法藏讲寺除佛寺本身外,仍保留了“慈光”系列的专用佛教文化品牌,设“慈光流通处”等机构,在法藏讲寺侧门还开设有“慈光素食部”,提供各类素食餐宴。

                                                                        照片摄于2011年3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