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可能是下半年行情的最后冲刺阶段

标签:
大盘趋势分析股市周评股票 |
1、上周末对上证指数的波动预测是——如果下周沪市成交量没有明显收放,保持在1000-1300亿之间,那么上证指数继续在2180-2270之间区间震荡概率较大(极限调整位置2150附近,但2143-2151的跳空缺口最好别补)——950-1000亿是沪市短线技术调整到位的地量水平,但如果成交量持续萎缩至900亿以下则是短期看空信号。上证指数能否再度挑战或者冲破2270点可能需要成交量放大至1500亿左右、银行股或者地产股再度强力启动的支持。
这里面包含着三层意思,第一,上证指数的正常技术性回调极限位置是2150点附近。第二,上证指数如要再度挑战或者升破2270点,不仅需要成交量重新放大到1500亿左右,而且需要银行股或地产股的强力启动支持。第三,2143-2151的跳空缺口最好别补,成交量也千万不能持续萎缩至900亿以下,否则中期反弹行情有夭折嫌疑。
本周前三天从成交量变化看,还是比较正常的,稳定在1200-1500亿之前,所以个股行情还是非常活跃的(尤其是自贸区板块继续狂炒),但是唯一比较遗憾的是银行股和地产股整体走势相当弱——房地产中的龙头股万科股价已经连续阴跌向1849点时的最低价8.38元靠拢,农业银行之前的那根离奇大阳线本周已被全部跌破。这就应验了之前的一个判断,没有银行股和地产股的配合,上证指数的2270是不可能再冲过去的,所以本周的最高点也就2223点。银行、地产不振,加上自贸区板块从周四开始狂跌(我在前周周评里就预测过——9月底是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时间,通常来说中国股市的惯例是自贸区概念股9月底前第一波炒作必定结束),导致了周四指数再度大跌,直接逼近了之前说过的正常技术性调整极限位置2150点附近。因此国庆前后主板市场似乎又到了关键性的时刻——究竟是选择再起一波,还是2270头部已经宣告成立?
下面我就从技术面和市场面(包括政策面)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看技术面,这个比较简单直观,先说缺口问题。由于本周四上证指数下跌时留下了一个2192-2193的小缺口,而下方又还有2143-2149缺口未补(本来是2143-2151缺口,本周五最低回补到了2149点)。这两个缺口的动向对短线来说非常关键,上周说过2143-2151缺口如果一直存在,是中期强势的特征,如果被全部封闭,至少说明本轮行情的力度是低于预期的。至于2192-2193这个向下小缺口,是下周一或者国庆后必须快速回补的,如果在一二周内连这个缺口都无力回补,那么基本上就宣告2270点是继上半年2444后的又一个中期头部了。
说完缺口再说成交量,上周说过天量的一半是正常调整的极限水平,上周沪市的天量是1954亿,一半水平就是977亿左右,而本周五沪市的成交量是978亿,正好还在这个水平。因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对2150附近的调整还算是合理的技术性回调。下周一因为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关系,量继续萎缩点或者保持这一水平关系也不大,但国庆后必须重新放量,否则一旦成交量持续缩到950亿以下主板市场就不妙了。
最后说说技术形态问题,创业板指数今年为啥那么牛?除了成长性和企业发展空间两个重要因素外,从技术形态上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行情刚开始就是推动浪结构(波浪理论对推动浪也就是主升浪的定义是必须有5浪形态,而且1浪顶和4浪底不能重叠),创业板综指从去年12月初575点启动到3月初的862点第一波上攻就是清晰的5浪推动结构,而我们在上证指数上一直到今年8月份都找不到任何一组5浪推动结构的上升浪来。这就从技术面上再一次验证了创业板指数已经率先于主板脱离熊市进入牛市,而主板市场至今为止还没脱离熊市末期,仍只是中级反弹行情而已。所以这里又出来一个根本性问题,即本周五的最低点2149点如果不破是主板市场仍有希望走出强势行情的最后一个希望——因为8.16日光大乌龙指那天,实际有效的上证指数最高点是2148点,如果后市不跌破2148点,我们还可幻想下上证指数其实是从7月30日的最低点1965点开始进入主升推动浪的,但只要下周一或者国庆后跌破2148点,那只能说上证指数距离牛市之路还很遥远,下半年的回升行情只是熊市修复性的反弹而已,对1849底部的反复考验在年底或明年还会进行。
其次,说完了技术分析,我们再来简单分析下市场面(政策面)——这也是我目前看淡11和12月行情的重要因素。经过下周一最后一个交易日之后,就要进入10月份了,而10月中下旬是所有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集中披露期。这就意味着市场关注焦点可能会从之前的惟题材是炒,转入到关心基本面了(因为任何的题材也好、市梦率也好,最后如果没有业绩增长的符合预期,统统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但由于创业板中预期未来业绩会持续增长的板块(比如影视、网游、智慧城市、食品饮料、医药、手机相关产业)今年累计涨幅都已经够多了,因此三季度业绩就算符合预期,也难以产生更大的上涨推动力了(而低于预期的可能会大跌),所以估计只有少数业绩超预期的品种还存在所谓的业绩行情或者就是原先不被市场关注的冷门品种突然发布业绩大增公告。否则,多数情况下,三季度业绩披露时很可能就是热门股股价的见光死之时——这是我对11月、12月行情看淡的第一个理由!
然后就是新股发行问题,本周管理层再次表示了新股发行必须等到改革意见正式发布实施后启动,虽然没说时间表,但提到了长期停发不利于企业的长期股权融资和股市长期稳定发展。那么假如10月份出意见稿,11-12月是不是就可以发行?要知道如果拖过12月,所有新股招股书必须重做(因为年内发行,可以不用13年业绩全年数,而过了12月,必须等到13年报审计后才能发招股书)。所以要么IPO恢复时间是11-12月(先发完一批再说),否则春节前都不可能发行了。鉴于目前创业板市场如此火爆,发新股问题不大,所以11月和12月启动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也是我对11、12月行情谨慎看淡的又一个理由。
第三方面谈谈和股市似乎没啥根本关系的自然规律,冬补、春播、夏长、秋收是大自然规模。可能这规律放在世界股市没啥直接关联,但在中国股市,这一规律长期有效(且越是在弱市、熊市越有效)。冬至进补(12.22是冬至日)就是低位建仓,春播就是找准目标继续加仓,夏长就是继续持股待涨,而秋收就是见好就收,逐步兑现利润。虽然这一节奏并不一直凑效,但至少从10年开始一个规律非常有效——每年年底都是大跌的,春节前后都有一波行情!从今年的股市来说,创业板也非常符合自然规律,从去年底开始一路上涨,国庆之后会不会出现趋势逆转?这个可能性不得不防。
第四方面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每季度末银行资金面都特别紧张(尤其是6月底和12月底),所以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最容易引发大跌(如果之前已经大跌就杀伤力小点),今年端午节后的那次大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心有余悸。本周五的国债回购一天的最高利率是57%,这是和去年底持平的最高利率(去年国庆最高利率是27.1%,今年春节最高利率是35%,端午节的最高利率是32%,6月底是30.5%)。看着回购利率的变化情况,再结合春节后上证指数从2444开跌、端午后A股市场暴跌、中秋节前后上证指数再度走弱,A股市场的长假情结似乎特别重。众所周知,每年银行最缺资金的周期其实是6月底和年末,所以A股每年到了这两个时段多数走势都不咋样,而今年国庆前回购利率离奇的飙升至57%,那么到了年底银行资金大考时回购利率是不是还会更高?所以我对今年11和12月的走势是比较担忧的。
第五个方面,就是A股向来重大会议前上涨,开会就跌,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预计是在11月召开,那么按照以往的惯例,这轮起始于6月底的主板维稳行情很有可能就在11月暂告段落(这点不得不防)。同时我们回顾下今年的市场热点轨迹:先是创业板中小板中的文化传媒、智慧城市、TMT手机相关产业、网络游戏、节能环保、医药(包括医疗仪器)等主导领涨市场,然后军工、北斗卫星、自贸区、土改等题材股轰轰烈烈,银行股也全年两次出现了异动(两次都是脉冲行情,说明机构都在做波段),港口铁路机场等防御性板块也借助于自贸区炒地图全面动了下,最后市场又回到商业股、医药股等防御型品种上。整个市场热点在10月前几乎被全面翻炒了一遍,那么国庆后还有什么能够激发人气激动人心的领涨板块再现?想想也只有一是业绩行情(但多数热门股股价早透支了三季度以及全年业绩增长预期了),二是资产重组预期(包括资产注入、收购兼并和借壳上市——中国重工、中创信测都属于这类)。但总体上来说,所有的题材性炒作在金秋十月似有进入尾声的嫌疑。
第六个方面重新回到技术分析角度,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任何股价偏离半年线的行为都不是什么理想的中线投资买点(无论是指数还是个股都适用)——而且这是放在全球股市都适用的一个规律。下面这张图是美国纳斯达克指数09年以来的走势图,这是美国股市最近四年来最强的指数(道琼斯指数09年以来最大涨幅1.43倍,而纳斯达克指数的最大涨幅是2倍),牛市特征非常明显吧?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很清晰的在这张图上看到纳斯达克指数每次偏离半年线和年线(图中红线是半年线,绿线是年线)后都会出现大幅回挫,直至回踩完半年线甚至年线后再重新上行创新高。
我们再把下面的创业板指数和上面的纳斯达克指数对照下,看看是否图形很相似(都是推动浪特征明显,而又上升趋势维持很久)?
我是95年开始从事证券行业的,在这十几年中见多了各种题材的炒作,且股价在上涨过程中什么离奇的逻辑都会出现(事后都成为笑话无人再信)。比如1997年前后也曾经广为流行过土地增值概念股。其中两个代表股就是东海股份(就是现在的海博股份)和新世界。有个股评家大力推荐东海股份的逻辑就是其在上海浦东东海海滩边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其未来升值空间不可限量,当时还给出了一个离奇的评估价(具体多少那么多年我已经忘记了),之后将近十年的股价走势证实了这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美丽传说而已。再有就是新世界,这股也那时也很有眼球效应,因为在当时财务报告里有两个不同的净资产评估结果,一个是按照国内正常的会计准则,也就每股2、3元左右的净资产,另一份数据是按照境外会计准则对新世界大楼所作出的物业评估价值是每股17元左右(具体数据实在找不到当时的年度报告了,但当时陆家嘴等房地产股在年报里都有两个不同的净资产数据,一个是国内会计准则,一个是境外会计准则),当时市场为之疯狂,甚至有分析师(那时还没流行研究员这一职业,只有股评家和分析师)在证券杂志上发文说根据新世界在上海南京东路的钻石地段,其物业的真实升值价值应该可达到每股50-80元,因此股价也应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但还好当时市场没像现在炒作土改股那么疯狂,股价没有出现太离谱的波动,若干年后再也没人再提这事。所以对所谓的题材股概念股都应长个心眼,刚开始炒作时参与下无伤大雅,但一旦被证伪或者题材遇冷,赶紧跑路免得高位长期替人站岗。从长期来看,在股市中只有确切的业绩和成长性才是支持股价长期走牛的唯一依据,任何题材或者概念,如果最后不能转化成真金白银的账面利润,都只是空中飘过的浮云而已。
最后从今年的上涨指数表现看,再一次印证了银行股、地产股领涨,指数就持续逼空,一旦银行地产股回调,指数就见顶。最近房价持续上涨,但房地产股整体异常疲软甚至逆势下跌,是个比较奇怪的背离现象(要么是市场对房价持续上涨没信心,要么就是房价即将泡沫破裂的信号,否则房地产股早晚应该大涨)——对房价和房地产股走势的关联性,我本人没啥发言权,也没长期研究过,但按照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的规律,如果国庆后房地产股依然没啥动静,后市不妙。再则就是银行股,这个比较好分析,因为无论民营企业自办银行,还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本周民生银行就全面上调10%的2、3、5年期存款利率),都意味着已上市银行的暴利时代已经逐渐结束,银行股利润增长率的降低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低市盈率自有其合理性(任何一个行业的盈利增长周期一旦出现向下拐点,其股价都不太可能再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更加不可能是市场领涨板块,最多只能是股价暂时低估后的脉冲行情而已——但怎么涨上去也会怎么跌下来)。所以从这两个角度看,也不太支持主板市场年内有特别大的牛市行情产生,最多10月份再有一次最后的脉冲行情已经很不错了(2270会不会突破目前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基本上年内有效突破2450的可能性相当小,一旦何时有效突破2450主板市场就有可能是牛市开始的重要信号)。
上面花了大量篇幅来分析,主要就是提醒A股市场(包括主板和创业板)在十月份可能会进入到下半年行情的收尾阶段,而11和12月是需要非常小心谨慎的时间段(如果四季度还有大跌行情,肯定就在这一时间段内出现!),只能逢低吸纳、切忌高位盲目追涨和逐步见好就收可能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主要应对策略。
2、对于创业板市场,上面已经做过分析了,所以本周不再详细分析,只需要提示一点,周一到周三,创业板指数曾经冲破上轨,但周四又大跌回到上轨线下,周五收盘指数正好又收在上轨线处。通常来说,冲破上轨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短期加速冲刺,继续疯狂一段后大跌回落。二是继续回到原先轨道内运行。但这都不影响到上面的预测,10月份可能是创业板指数年内的最后的冲刺,小心三季报(10.25开始大量集中公布)和三中全会、IPO三个诱发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导致创业板指数年底前大震荡大调整。就我个人而言,坚持半年线附近(创业板综合指数1010-1050点附近)才是下一次创业板市场大举中线建仓的理想位置。
二、综合结论:
2、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10月份可能是今年最后的上涨阶段(如果上证指数国庆前后回补不了2193缺口则行情提前结束,但创业板行情估计可能可以维持到中报集中公布前),一旦进入到11月份行情随时有夭折可能。目前的观点是看淡11月和12月的行情(甚至市场在这个阶段有大跌可能),12月中下旬机构和游资年末折价大甩卖之时可能才是下一个中线投资较好时点。上证指数12月份的下一个低点可能在1950附近(1849破位可能性也许不大),创业板综指的下一个低点至少在半年线1050点附近(半年线目前在1006点,但因为每天以3点速度上行,预计11月的大概位置在这里),极限下跌位置是年线附近(目前在862点,每天以2点速度上移,预计12月份位置在950点附近)。
3、由于下周只有一个交易日,本周基本上已经把四季度的走势都预测到了,所以下周周评就没必要再写了。提前祝大家国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