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观点:
ü 上周末对A股短期趋势预判的主要观点如下:短期内2150-2250区间已经构成下档强支撑区域,而2365-2480区域则构成上档强阻力区域,在无重大利多利空因素兑现的前提下,预计3月底至4月份(甚至可能是整个二季度)A股市场最大的可能性是在此区间进行反复震荡(核心震荡区域是2230-2365,最大震荡区域是2150-2480)。也就是说,后市在2150-2480之间的波动都属于正常的合理的运行范畴,而向上有效突破2450-2480中期压力带则是较为强烈的中短期看多信号。而向下有效击破2150点则是较为强烈的中短期看空信号。
ü 本周实际情况是周一最高点仅触及2344点就无力再向上,周四受到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的影响再度大跌,周五再破上周低点2232点创出了2228的本轮调整新低(收盘指数2236点)。还是基本上应验了上周关于预计3月底至4月份A股市场最大的可能性是在此区间(核心震荡区域是2230-2365,最大震荡区域是2150-2480)进行反复震荡的看法。
ü 之前我们已经反复强调了中国必须走经济转型之路,不看好周期股、大盘股的看法。无论是新国五条导致的房地产股大跌、本周银行股又因为针对理财产品加强监控导致的银行股暴跌,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股(电子股、服装股)、数字城市、影视传媒等抗周期股继续维持强势,都逐步的验证了这一看法。
ü 总体上看,目前仍维持上述看法。首先是二季度除非出台实质性的重大利好政策,否则很难刺激股指一鼓作气的攻克2450中期强压力带。指数若要有强力的持续升势,肯定要有主流权重板块领涨,而目前沪深股市两大主流权重板块——房地产股和金融股(银行、券商和保险)不仅在技术形态上都呈现出调整压力极重的态势,而且也缺乏能够再持续大涨的基本面支持。而IPO真空期也越来越短,越来越多的资金将逐步选择锁定利润离场观望。对于风险投资来说,安全第一,先不用指望能有什么大行情,假如二季度能够继续维持在2150-2400之间反复震荡已经算是很强势的格局了。
ü 就拿银行股来说。国际上所称的蓝筹股,应该是具备稳定的持续获利能力、有着充足的现金流,所以可以持续的保持高分红低融资甚至不融资。再从正常的财务处理角度看,如果一家公司发生了巨额坏账或者要计提坏账准备,首先就该牺牲利润来计提应对可能发生的企业损失。但对于中国股市所谓含有罕见投资价值的高增长低市盈率的银行股来说,其为了达到持续的利润增长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8.5%标准就通过不断的再融资来维系。近两周银行股年报的陆续公布再度揭开了这一画皮:民生银行去年集团核心资本充足率8.13%,所以3月份立即发行了200亿可转换债券。招商银行去年集团核心资本充足率8.49%,本行核心资本充足率8.86%,因此申请了350亿的AH股配股方案。没有再融资的中信银行2012年进行坏账拔备后年度净利润增幅仅有0.69% ,浦发银行去年核心资本充足率由年初的9.2%到年末的8.97%下降了0.23%才维持了25%的年利润增长。更经典的案例是平安银行和中国平安的连环融资游戏!平安银行去年核心资本充足率只有8.59%,所以空有号称每股2.62元的业绩只敢派现0.17元,同时还要靠向中国平安定增8.98-11.97亿股,募集不超过200亿来进一步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而中国平安则刚刚获得证监会同意发行260亿可转换债券的申请。由此可见,中国平安不用自己掏出一分钱,就可以通过定增方式增持平安银行,而平安银行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整个融资游戏的源头就是中国平安从A股市场募集260亿。这就是中国金融业的现状,缺乏足够的内生性增长,只能不断的靠股市再融资来维系持续高增长的假象!假如加强中国的银行股再融资要求或者不允许随便再融资,只能靠自身资金来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那么银行股中还有几家能维持高增长低市盈率?所以低市盈率对于中国的多数银行股来说没有根本意义,因为利润增长都是可以通过减少拨备和增加再融资调节出来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银行股市净率维持在0.5-1倍之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具备低买高卖的交易性机会,暂时看不到充分的投资价值(什么时候停止再融资5-10年,每年分红派息率达到50%左右,还能维持15%以上复合增长率才叫有投资价值)。何况国外在经历了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无论房地产风险还是银行业风险资产都得到了充分释放后,才重新具备了投资价值。而中国的房地产和银行业的所谓风险测算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已。
ü 值得注意的是,上证指数本周四的下跌留下了一个2273—2289的较大跳空缺口,这个缺口必须在未来二周内被回补(如果能封闭这个缺口,那么短期内仍能维持2150-2350之间的区域箱体震荡格局),否则将进一步确认2444点的中期头部性质,中期趋势有进一步转弱甚至恶化可能(参见下图中红圈标出的2011年11月18日和2012年6月4日走势,都是跳空下跌大阴线,而后都是两周内无力回补缺口,导致了之后的继续大跌)。

2、综合结论:
ü 从纯技术角度判断,上证指数2150和2200点两个位置依然是短中期的较强支撑带。预计下周初如果进一步下探的话,应该能在2200点附近或之上短线止跌(极限杀跌位置2150附近),然后返身尝试回补本周的2273-2289向下跳空缺口。如果这一缺口在下周或者清明节后第一周被回补,那么2200-2350(更大的范围是2150-2400)之间反复震荡盘整的格局依然可以维持。因此下周可以考虑在2230之下再度进行越跌越买的交易性买入(但若指数反弹后无力回补缺口或者虽然勉强回补缺口却难攻上2320点则又该波段退出)。原则上大跌后买入、大涨后卖出依然是4月份的主要交易策略。
ü 另外,近期的个股行情特征是弱者恒弱(大盘股)强者恒强(小盘股),当这一思维不断被市场所接受和强化后,也要提防可能出现的新的变局。毕竟大多数小股票累计涨幅相当巨大了,很多在业绩上也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比如TNT行业股价超前透支行业盈利预期拐点出现的个股相当普遍),如果说黑马频现、牛股辈出是春节前行情的总体个股特征,那么高位放量杀跌、黑天鹅事件频现就是三月份的市场总体个股特征。没有合理的安全价格就没有好的投资标的,尤其在年报季报集中公布的4月份风险意识必须存在(业绩超预期的多数三月涨幅已惊人,业绩弱于预期的一旦处于高位大跌概率较大——比如星星科技,就是快涨快跌的典型代表)。所以在买入标的的选择上,合理的价格是必须的前提。
ü 再度强调,可能出现的最坏预期是如果未来二周内指数无力回补本周的下跳缺口,这是较明显的看空特征,那么二季度的下跌幅度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预期(春节前的行情怎么上来就怎么下去)。另外上周提到过,汇率和房价趋势是阻碍A股走牛的另外两大根本性重要因素。在人民币升值和房价高企两大因素没根本变化前,不要轻言牛市来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