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
(2019-12-16 12:48:19)
标签:
教育 |
分类: 张文梅区级课题 |
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
付崇芳
生本课堂的方法论
先做后学
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教师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的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的态度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郭教授认为,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认为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我们的起点在哪里?
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
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
二、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
1.学生先学
2.课堂上小组交流
3.课堂上全班交流
4.总结或者巩固
“基本”即原型。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起点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式和具体的方法。方法永远靠自己去发明创造。
三、什么是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四、关于前置性学习(作业)的几个疑问
疑问一:前置性学习=课前预习?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
疑问二:前置性作业就是“生本课堂”的表现,就是“生本课堂”的全部?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表现形式。有了前置性作业的课堂不一定就是“生本课堂”。
不应过分夸大前置性作业的功能。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这样做,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学习需要、数学思想、逻辑化问题等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疑问三:前置性作业一定表现在课外?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不一定要安排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安排在课前或课中进行。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服务。如果前置任务过多就不能保障学习的效果,在低年级或者是前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前置内容应该根据学情进行和课中有选择的进行。
疑问四:前置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前置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年级的不同有所选择。
在低年级数学的前置学习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带例子,是一种既有一定范围、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带来的例子,可以用书面或口头交流。或者是让学生自学内容,谈谈”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只要学生接触过思考过就可以。
疑问五:前置学习内容越多越好?前置性学习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还不能给学生太多需要动笔去完成的内容,如果学习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可以课上提出自学问题,让学生课上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样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是以生为本。
疑问六: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
疑问七:就某一个学科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
前置作业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并不是每个学科、每个内容都适合布置前置作业的。关键在于前置作业是否有效。
疑问八: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前置性作业是将学生的学习前置,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确定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已经学会的东西,不需要再进行大量的机械的重复训练,传统的课后练习必须要精简。前置性作业不应该成为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借口。
五、前置性学习的定位
1.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
2.前置性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前置性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4.前置性学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了准备,而且可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5.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生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自学的兴趣就浓厚,自学的能力就得到提高;
6.前置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以学为根本的地位。
六、前置性作业的基本原则:
1.低入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个人与小组相结合原则
4.趣味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6.监督原则
7.激励评价原则
1.低入原则。“低人”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理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
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
2.指导性原则。前置作业的布置必须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必须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让学生在完成对前置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
3.个人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亮点。全部是由个人完成的作业,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必须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小组的合作之前必须提供个人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或先分工再合作。每个组员将自己准备的部分给出,由记录员或组长再整合、综合成文(报告、调查等)或作品。
4.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
6.
7.
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呈现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马上反馈,不要吝啬表扬。
总体要求:内容是多元的,形式是多样的,操作是简便的,评价是及时的。
1.思考三个问题:
怎样布置前置性作业?
我布置的这些前置性作业对下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是否有用?
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实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注意四个细节:
任务要细化
要求要明确
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
收缴、评价要及时
3.紧扣五个要点:
紧贴话题或学习课文的内容
形式,方式多样化
可操作性强
要求要明确详尽
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4.体现一个根本——有效性:
什么样的前置性作业是有效的?
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
5.提出三个要求: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若有困惑可做批注,第二天再专心听讲,有疑问可向老师请教。
作业完成后要给家长说一说,家长要耐心倾听,及时鼓励。
作业要书写工整,认真对待。
八、前置性作业的表现形式
形式:听、说、读、写、看、找
格式:小研究本、表格、批注、资料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不应有固定的格式。不应该局限学生的思维。前置性作业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