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方案

(2019-10-11 13:44:47)
分类: 校级课题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方案

郭家堡小学 :温春莉、韩天瑞、张丽娟、范素珍、贺艳霞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校要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校又是另一副“面孔”。所以如何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二、课题概念界定: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三、课题研究依据: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学习、生活井然有序;

2)“团结、守纪、奋发、和谐”的班风蔚然形成;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五、研究内容: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以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1、行动研究法:课堂上进行教学,观察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行为习惯。

2、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记录、撰写教育随笔等方式,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案例。

3、文献资料法:学习研究文献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4、经验总结法:围绕中心内容,及时总结听课上课中的感悟,广泛收集有关参考资料,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分析个案,总结研究成果。

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必须坚持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5)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