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2019-10-01 09:54:02)
标签:
教育育儿杂谈 |
分类: 武小玲区级课题 |
编号 |
|
榆次区教科研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 制
填表说明
1. 每个课题填写一份申报表。
2. 申报表封面左上角项目编号,在申报时由区教研室统一填写。
3. 业务称号指首席教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4.学段学科按“小学数学”“初中物理”“高中英语”的格式填写。
5.成果形式指公开发表的论文、正式出版的论著、经过鉴定的成果报告等。
6.表中栏目空白不足的可加页。
7.请统一用计算机填写,A4纸双面打印,每份申报表单独装订。
8.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教师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武小玲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日期 |
1971年
12 |
|||||||||
行政职务 |
副校长 |
专业职务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学段学科 |
小学语文 |
业务称号 |
晋中市教学能手 |
|||||||||||
工作单位 |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
博客地址 |
281615099@qq.com |
|||||||||||||
联系电话 |
(单位) |
|||||||||||||||
负责人近期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主持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结题,请提供相关证明复印件) |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学段学科 |
业务称号 |
研究专长 |
学历 |
教龄 |
工 |
|||||||||
武小玲 |
小学语文 |
市教学能手 |
|
大学 |
30 |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
||||||||||
王红香 |
小学数学 |
|
|
大专 |
26 |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
||||||||||
李崟 |
小学数学 |
|
|
大学 |
6 |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
||||||||||
郭丽君 |
小学数学 |
|
|
大专 |
20 |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
||||||||||
安文梅 |
小学语文 |
|
|
大学 |
26 |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
||||||||||
黄维维 |
小学语文 |
|
|
硕士 |
2 |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
||||||||||
1.选题依据:研究背景、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等。 2.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重点难点、具体的研究内容等。 3.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创新之处: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5.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6.参考文献: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可加页) |
一、选题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对自己言行的规范意识,明确自己言行对孩子们产生的正负面影响的能量。加强教师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重视,从而在日常教学中规范言行,引领示范,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步掌握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习惯养成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要求。 2.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习惯养成对于个人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形成习惯的黄金期。学生每天在校时间6小时,老师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的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所以,我们决定从规范教师言行开始,逐步对学生产生正能量的影响,形成终身发展所需的良好品格。 3.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郭家堡小学学生以打工子女为主,因此与其他学校相比,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包括学生成绩、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等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新校区的建成,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与示范校不相上下。 本课题旨在从规范教师的言行做起,做孩子的榜样,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逐步引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习惯。 (三)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孩子们行为习惯的下滑,以及由此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教育教学管理造成的困惑。学校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规范学生行为,但总是收效甚微,于是寻找症结,我们无力改变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但我们可以改变教师,从而带领学生更好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在“教师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每个年级选取一个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围绕教师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展开,一方面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提升教师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在育人的同时,感受到受人敬仰和尊重带来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用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带领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及品格,为美好人生奠基。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目标聚焦到下列三个方面: 1.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提出学校教师的课堂、集会等行为标准。 2.提出小学生一日常规及礼仪要求并严格执行。 3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看到的都是文明的身影,让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子课题一:教师的言行对孩子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研究。着重调研教师不经意的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从而规范教师行为。 子课题二: 教师的言行对孩子会造成正面影响有效研究。在找到负面行为的基础上,开展正面行为研究,规范教师的用语、举止,不断给孩子们正向引导。 三、思路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关“行为习惯与性格命运”的教育教学文章和心理学的相关的理论专著,并灵活地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 2.调查研究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 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以听课、观察、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4.经验总结法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 (二)研究时间及步骤
研究阶段(2019.7-2021.7)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 总结阶段(2021.8--2021.12)初步总结教师言行对学生行为影响的有效性策略,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四、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敢于从教师自身出发寻求突破点,敢于直面教师行为给学生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 先调查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言行入手,找到切入点。 2.形成禁忌条文 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教师言行禁忌”的文本,在实验教师和相关班级中执行。 3.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管理作用,将学校进行的实验推广到家庭,形成合力,希望家长们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五、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从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校园里看到的是孩子们热爱读书、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热爱运动、勤于锻炼、是非分明、个性善良的充满阳光的笑脸和身影。 2.通过研究,我们逐步探索总结出教师言行对孩子们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然后不断推广,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六、参考文献:
1.《成功父母必读》孙云晓主编,华艺出版社 2.《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3.《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 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 4.《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 北京出版社。 5.《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格主编,同心出版社。 6.《中学生好习惯培养策略》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7.《21世界教师和父母必读》周南照、孙云晓,新华出版社
|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此次负责人武小玲老师是我校副校长(中小学一级、48岁),于2013年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撰写论文《发展个性,刻不容缓》被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负责的区级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引领小组学习活动策略研究》2018年结题并获得区级二等奖。 本课题组成员还包括郭丽君(办公室主任、中小学二级、39岁)、王红香(数学教师,中小学一级、45岁)、李崟(数学教师、中小学二级、30岁)、安文梅(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46岁)、黄维维(语文教师、中小学二级、硕士毕业,28岁),他们有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在教学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教育成果,是学校教学的骨干;有的有丰厚的学识,年轻有为,是新一代的生力军。 另外,学校在教育教学上投资很大,为教科研活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如:为教师提供备课室,提供网络平台,订教学杂志,每位教师也配备笔记本电脑,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使用。本组成员人人都能熟练操作,并能经常自己设计幻灯片,方便课堂教学;同时本组成员都能广泛阅读国内外先进教育文刊,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上的有效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实践;他们互相团结、共同成长,是一个和谐的团队。 课题人员分工: 负责人: 武小玲:负责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组织,如:外出学习、课堂实践等。 课题专干: 刘静梅:1.制定学校每学年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部署课题研究活动。 2.审查课题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建立用于课题管理的新浪博客,并将本学校所有申报的区级课题负责人的博客链接起来。 其他人:1.按课题实施方案,深入学习,悉心实践。 2.按预期研究成果做好承担工作,两年期满后做好课堂实录和论文的发表工作。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的研究者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乐于、善于进行理论总结,近年来多次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同时对此课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材料,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 2.我校课题研究的氛围浓厚,每周一次课题研讨,及时交流经验,更新思想,有利于将课题研究细化、系统化、有序化。 3.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同时本课题理论依据充分、科学,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针对实用性。 4.我校有着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未来新校的建成,在硬件和软环境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教学硬件大大改善。学校的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教科研图书以及刊物杂志,研究资料、参考文献完全可以得到保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障。校领导也给予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充分的教育经费展开本课题的研究,支持学校校本课程的建 |
四、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
成果形式 |
承 担 人 |
||
|
2019.4-2019.6 |
准备阶段 |
|
全体参与者 |
||
|
2019.7-2020.1 |
教师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之负面影响 |
成果报告 |
全体参与者 |
||
|
2020.2-2020.7 |
教师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之正面影响 |
成果报告 |
全体参与者 |
||
|
2020.8-2021.7 |
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特色 |
成果报告 |
全体参与者 |
||
|
2021.8-2021.1 |
相关心得和论文 |
论文等 |
全体参与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学校意见
同意开展研究
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
六、学科中心组意见
签字
年 |
七、区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公章)
年 |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榆次区教科研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榆次区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规定。
7.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榆次区课题管理办法》中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榆次区教研室: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字):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