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办点什么事,都要找熟人。
芸芸众生,俗人总需要熟人。
很简单很正常的事,按正当途径去办往往会不太顺利,还因为人不熟而怄些冤枉气,如果找个熟人,不仅省时省力,说不定还可以节约不少开支。所以说,人熟好办事,熟人就是面子。
而且,熟人因为接触多,相互知道得比较清楚,常常会成为信用的体现。熟人之间,借个几百上千不打条子是常有的事,民间借贷也是主要来源。
人在社会混,很重要就是多结交熟人。用得上的熟人积累多了,于是构成人脉;上面的人结交紧密了,自然成为背景。人脉与背景交织成网,形成圈子,换手抠背,兴利祛弊,即所谓关系就是生产力。
找熟人形成共识,上升为规则,社会便渐渐成为熟人社会。
在崇尚人情世故的熟人社会里,人们大多会本能地希望把必须要相处的陌生人变成熟人,因此托关系、人弯人。而百分之二十的熟人是天生的,百分之八十的熟人是后天培养的,熟人便成为拼爹的延伸。
当然,熟人多了也会衍生泡沫。有些人见雌性就叫靓女,端杯子就称兄弟,不过是怀着不可告人的居心,在虚假繁荣的境界里装熟,要么口里喊哥哥背后摸家伙,或者翻脸不认人,甚至圈钱跑路人间蒸发都不是少见的剧情。
对熟人习惯礼尚往来,对生人自然步步留神。
譬如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叮嘱老人,买东西别听陌生人推荐;银行里面总有提醒,不要给陌生的账户打款;车站门口贴着告示,陌生人搭讪轻易别理睬……
人们自己对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也会首先选择不信任。不用说公共场合会时时看紧自己的东西,如果生人主动要求帮忙,多半会拒绝;而面对陌生人的求助,首先会怀疑是不是陷阱;看到别人陷入困境,肯定会犹豫是否要干预...总之,凡事最好不要出头,帮助人总会惹麻烦!
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都会对陌生人时时处处事事提防;而所有人无一例外都在抱怨指责这个社会人性冷漠、道德沦丧,他人麻木不仁!
其实对熟人的需要,骨子里还是世界太大,圈子太小,人们欲求太多,能力太小。
而熟人社会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人民不富裕,社会保障乏力。所以对普通百姓而言,什么是风险,没熟人就是风险;什么是最大的风险,上面没人就是最大的风险!
于是,每年无数有为青年千军万马奔国考,抑或纠结于逃不逃离北上广,可怜,天涯何处不拼爹!
所以,时代的进步和希望,倒在于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的转变。
对熟人生人都讲人情,但根本上完全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凭借其客观、公正与权威来承载社会成员最普遍的信任,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既要人熟礼不熟,更要人熟理不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