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帮助孩子挖掘天赋

(2011-12-11 00:06:33)
标签:

育儿

    上帝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天赋和均等的人生价值(均等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唯一和独特)。努力把自己那份唯一和独特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并立足奉献就是体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但是,人出生时,“天赋”被隐藏在了“某个地方”。因此,帮助孩子挖掘天赋便是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使命。

    挖掘天赋与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是同步的,培养的关键点也相同。

    一.挖掘天赋有赖于心灵的归属感

    对孩子而言,挖掘天赋首当其冲是要有审视自己的能力,而审视自己的能力是建立在心灵有归属感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行走在深山老林中的人,因为其周围环境的恶劣,这个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必须随时紧盯着外面的一举一动,才能对付外来突变的情况。因此,行走过程中所有的行动都只是为了寻找到一个能避风挡雨防野兽的安全地方。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他(她)不可能去审视自身其它方面的喜好。寻找安全庇护的过程是非常恐怖的,因此,他(她)肯定痛恨这个过程。

    人的原始心灵状态就如同行走在深山老林中的人一样。人自娘胎出生,内心便充满了恐惧、不安和自卑。因此,人出生后所有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驱逐这些恐惧不安和自卑的感觉。而能使这些“坏”感觉减轻的途径,就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宽恕、鼓励、接纳,或者认可、羡慕、刮目相看,从而在心里产生好的感觉。这些好的感觉便可中和那些坏的感觉,甚至可以暂时让那些坏的感觉消失。

    可是,好的感觉不可能持续存在。因为,本能状态下的人缺乏无条件为他人提供理解、同情、怜悯、宽恕、接纳、鼓励的心灵能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人自身的局限性和不完美性,使得人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而言,更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前者是指本能状态下的人仅有提供心灵能源的愿望,没有提供心灵能源的能力。后者是指得到别人的心灵能源是每个人排遣坏感觉的需要,这种需要就如同人要呼吸,要吃饭,要睡觉一样。显然,这是一对巨大的矛盾。

    在人自身缺乏解决这对巨大矛盾的能力的情况下,就自然而然地把眼光和心思聚焦到了人似乎可以达到的追求物质方面。于是,人人个个都企盼得到财富、权利和名望,以此来获得别人的青睐和驱逐心中的恐惧、不安和自卑。因人只有这方面的能耐,加之现实中所看到的也是人人个个都在追求这种物质的“得到”,于是,物质的“得到”就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评判“好”与“坏”的标准。后者又更进一步地刺激每个人去追求这种物质的“得到”。一切都聚焦在结果和名利上,自然就不会有人在乎得到的过程了。一窝风地去抢一个“香饽饽”也就成了必然。在人人个个都把结果和名利看成是衡量的标准时,每个人所具有的那份唯一而独特的人生的价值和创造力就同时被埋藏了。为了一次又一次地驱逐心中的恐惧、不安和自卑,而一次又一次地想“得到”,结果除了膨胀了私欲外,人一辈子都在人生道路的深山老林中行走,不但没有幸福可言,就连安全的感觉也没有,心中始终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人生循环。

    对孩子而言,如果父母把眼光和心思只聚焦在“分数”“考上好的大学”“找个赚钱多/有权/容易出名的工作”等等上面,也就等同于把孩子放进了上面所描述的那个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循环之中。

    打破这个无意义、无价值的人生循环,要从父母做起。要在父母为孩子提供始终如一地在心灵上理解、同情、怜悯、宽恕、接纳、鼓励孩子的无私爱的心灵能源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才能使我们的新一代活出尊严、活出意义,活出价值。

    当父母能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持续不断地、常态的无私爱的心灵能源时,孩子的心灵就有了家园、有了归宿、有了依附。只有心灵有了归属感时,孩子的行动才会从被动地寻找心灵的家园转到主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上来,才会在父母的引导下认真地审视自己,从而挖掘出自己的天赋。

    二.兴趣和激情是挖掘天赋的线索

    兴趣是人的天性,同时也离不开后天的引导。后天的引导主要是针对孩子出生后,身体和大脑犹如一张白纸这部分来说的。这样的一张白纸,使得孩子一方面有可能呈现兴趣“泛滥”的趋势。另一方面,真正的兴趣又有可能隐藏在因不知晓、不明白而不感兴趣之中。因此,父母既要在“泛滥”的兴趣中引导孩子找出可能存在的真兴趣。又要帮助孩子知晓和明白,使有可能隐藏在因不知晓或不明白而不感兴趣中的真兴趣显身。一言一弊之,帮助孩子挖掘天赋,父母需要与孩子在各个方面密切配合。

    兴趣高涨便是激情。激情就是喜欢干某事的程度。激情使人活力四射,激情也是忍耐力、意志力的辅佐剂。充满了激情,无异于插上了双翅,随时都能起飞;也好比注射了肾上腺素,兴奋、有使不完的劲。

    把天赋发挥到超乎想象高度的可能性,便是潜力,潜力也是创造力的展示。

    兴趣和激情是挖掘天赋的线索,换言之,找出真正的兴趣和激情,顺虅摸瓜,便能挖掘出天赋,把天赋发挥到极致,便能展示出潜力,展示出创造力。

    三.“活动”是体验过程的平台,也是挖掘天赋的平台

    挖掘出每个人从造物主那获得的天赋,并让其发挥到极致,展示出可能的潜力和创造力,并将所有的这些奉献给社会,就是我们每个人那份独特的人生价值的体现。

    挖掘天赋、体现人生的价值,都离不开人生的这个大舞台。

   (一)不要禁锢活动的范围和内容

    对孩子而言,这个大舞台就是家内、家外、校内、校外所有的活动,这其中既指包罗万象的各种各样的与社会密切接轨的准社会活动,也包括学习必要的能服务于社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日常生活的点滴。“活动”涵盖的是整个社会大舞台。千万不要因为跟风或攀比而自行把“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禁锢。

   (二)选择活动的原则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活动。选择活动的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二是需要父母的引导,两者结合,缺一不可。

    因此,父母引导孩子选择活动时,绝对不要跟风和攀比。一定要根据父母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或评估来决定。只要父母是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为孩子引导的话,那么,孩子真正的兴趣完全有可能在引导中被发现或者被激活(例如,知晓或明白后的激活)。而能让孩子在活动中保持持续的兴趣和激情,为孩子提供心灵的能源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最关键的。

   (三)参加活动的目的

    无论参加何种活动,也无论学习哪项知识和技能,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心灵的能力,并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挖掘出那份独特的天赋。从探索世界的本身,到培养心灵能力和挖掘天赋,每一项都直接指向活动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无探索可言;没有过程,培养能力也无从谈起;没有过程的体验,也不可能挖掘出天赋。没有过程,就更谈不上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参加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整个活动过程的机会。

    例如,如果引导孩子选择了学琴或摆弄其它乐器这样的活动,其目的就是指向了学和练的过程以及与团队合作的过程。而不是指向“考了多少级”或者炫耀和攀比。只要选择了这项活动,父母就要协同孩子走好这个过程。具体来说,一是要随时随地给孩子提供在心灵上理解、同情、怜悯、宽恕、接纳、鼓励孩子的无私爱的心灵能源,二是要在行动上,即“教”的过程中协同孩子、帮助孩子、与孩子一起“行走”。有了这样扎实的过程,判断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就不是难事。有了这样扎实的过程,即使孩子的天赋不在这个领域,孩子的心灵能力也会在过程中得到提升,甚至这一领域的内容有可能会成为孩子的业余爱好。

    再例如,如果父母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或者直觉,认为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赋很高的话,请不要把这种了解和直觉用考试分数的排名来衡量。人的天赋不可能只表现在一张考试卷上,人的天赋是在一个有维度的空间里,是在某个领域中的纵深处。要注重的是引导过程。

    说白了,任何一个结果都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过程之一。因此,不要盯着那些只是过程之一的“结果”不放,而是要聚焦脚下的每一步是否走稳。

    走稳每一步,孩子都需要父母提供无私爱的心灵能源;走稳每一步,孩子也需要父母“教”的协同、“教”的示范和“教”的行走。

    走稳每一步,才会明白每一步的内容;走稳每一步,才会知晓每一步所遇到的困难;走稳每一步,才知道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心态,走稳每一步,才会掌握攻克困难的具体方法。天赋的发现就是在这一步一步的过程中露端倪的。

    四.把天赋发挥到极致需要心灵能力的支撑

    人本性中的好奇心、兴趣、喜欢等天性都具有不持久的特点,加之人懒惰的天性,如果没有忍耐力、意志力的支撑,人就很容易半途而废。

    遭遇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没有自信心、自我认知力、挫折承受能力、感恩心态、宽恕能力、内心喷发的进取心等心灵的能力,就很容易怨天尤人,继而放弃。

    因此,将天赋发挥到极致,绝对依靠心灵能力的支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