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中国京杭大运河载来的城市

(2023-12-20 19:41:01)
标签:

天津

大运河

三岔河口

天后宫

鼓楼

分类: 城市
天津城市发展始于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众多河流在此汇聚,一起流入渤海之中。元明清时期,定都北京后,途经天津的漕运日益兴盛,被誉为“天子津渡之地”。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概括出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特征——

天津:中国京杭大运河载来的城市



2023年4月20日晚上,结束北京七天的游览后,我乘坐高铁第一次来到天津。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漫步海河两岸,走遍大街小巷,寻访文物古迹。
4月21日清晨,我先来到三岔河口。这里是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交汇处,天津最早的居民点、最早的水旱码头、最早的商品集散地。2014年6月22日,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天津南北运河三岔口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早上九点多,天气有些冷,周围看不见几个人影儿。我走到三岔河口的广场上,仰望高耸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顶部雕塑是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被当地人称为“盼水妈”。2013年1月5日,这座纪念碑被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绕过三岔河口,顺着北运河向前,迎面就是高大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它位于永乐桥上,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直径110米,最高120米,旋转一周需要28分钟。如今,这座摩天轮已经成为天津地标之一。


在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内,有三岔河口的历史复原,以及现代的城市规划模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永济渠时,三岔河口已经成为航运要道,逐渐出现以捕鱼和晒盐为生的人家。因此,三岔河口有“天津摇篮”的美称。
2005年,天津市开始对三岔河口地区进行开发改造。2008年,天津之眼、工业博物馆、堤岸休闲区等在三岔河口地区相继建成,带来文化、休闲、游艺、观光、商业、居住等多种业态,沉寂已久的三岔河口重现繁华。


离开三岔河口,我乘坐公交车,来到望海楼教堂。这里位于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紧邻海河岸边,斜对狮子林桥。教堂修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乃天主教传入天津建造的第一座教堂。
跨过狮子林桥,走进古文化街,参观这里的敕建天后宫。它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坐西朝东,面临海河。这里供奉着海神妈祖,乃天津市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当地流传着一句老话:“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穿过热闹的天津古文化街,向西走过东门内大街,看见天津文庙博物馆。它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孔的庙宇,乃天津历史上等级最高的古建筑群。随后,我来到鼓楼附近,周围各种店铺林立,曾经是天津老城的中心,现存老城博物馆、广东会馆、格格府等晚清时期的古建筑。


1952年,因贯通道路,鼓楼被拆除。2001年,按照历史原貌,重新建成鼓楼。如今,鼓楼成为博物馆,免费对游客开放,以“老城遗韵”为主题,介绍天津明清老城从1404年至1900年的发展变迁历史。
明永乐二年(1404),作为军事重地,天津设卫筑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山东兵备副使刘福用砖石砌城墙,并且在城中心十字街处修建鼓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城墙被迫拆除,鼓楼日渐颓圮。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从此以后,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从这里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让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