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陕西考古博物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分类: 考古 |
2021年12月11日下午,我前往西安市灞桥区,在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参与了陕西省考古院(陕西考古博物馆)急需专业人才公开招聘考试的笔试。12月14日下午,笔试成绩公布,我只考了68分,没有进入面试——
2021年11月22日夜晚,朋友给我转发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急需专业人才公开招聘公告》的信息,让我看一看,试着考一考。当时,我没有在意,没打算报考。后来,好多人向我提起此事,强烈建议我报考一下,如果我能够考上的话,对自己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情。
回家以后,我仔细阅读了一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急需专业人才公开招聘公告》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招聘岗位表》里,看到符合自己专业“文物与博物馆”的岗位,包括“田野考古发掘与管理”和“博物馆业务”两个岗位。考虑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报考人数,我选择了“田野考古发掘与管理”的岗位。
11月29日上午,我在网上报名,提供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学历证明和个人简历等内容。下午,通过审核,报名成功。随后,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我开始练习笔试题型,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涉及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文章写作等。前几年,我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单位只考《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因此,面对这次考试,我没有任何经验。
2021年12月11日上午,我从渭南市区出发,前往西安参加考试。中午,到达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西门外悬挂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急需专业人才公开招聘笔试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考点”的横幅。
下午3点,开始考试。提前一个小时,凭着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陕西健康码和西安一码通进入校园。在考场楼下,等待入场时,放眼望去,人头攒动。虽然此次只招聘23人,但是有大约500人参加考试,并且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包括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考古和文博专业人才。
优中选优,竞争激烈,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只能“重在参与”了!这么多年没有参加考试,而且没有进行全面复习,跟应届毕业生相比,我的考试能力有限。另外,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还算比较满意,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还算比较融洽。因此,没有考上的话,没有什么影响,继续工作就好。
下午2点30分,开始进入考场。这里共有19个考场,分布在一楼和二楼,每一个考场大约30人。我在第二考场,座位在中间偏后的11号,周围绝大多数人都是女生。好久没参加考试,我感觉非常紧张。
下午2点50分,开始分发试卷。第一眼看到试题,我感觉非常简单。在第一大题中,有十几道选择题,都涉及考古专业知识。其中,重点考察“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内容,以陕西省入选的11个重要考古项目为主,包括石峁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丰镐遗址等;在《综合应用能力》部分,让考生根据材料写出田野考古发掘存在的问题、新时代考古人的发言稿和自己对文创产品发展的看法。
但是,题量太大,时间太短。总共有63道题,两小时内答完,平均两分钟就要完成一道题,包括数字计算、推理判断、资料分析、文章写作等。除此之外,还要填涂答题卡,时间根本不够用。最后,好几道选择题,没有时间计算,只能随意填写。赶在下午5点考试正式结束时,我才慌慌忙忙地把文章写完,字迹潦草,不堪入目。
准备交卷的时候,我环顾四周考生,虽然有一些人没有答完,但是也有一些人写得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平平静静。因此,我感觉自己肯定考不上了!不过,经过这次考试,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考古与文博行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过去,我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时候,如果限制研究生学历,参加考试的人数不多。招聘20多个人,最多报考100多人,可以轻松进入面试。如今,竟然到达500多人!
2、珍惜自己的工作。过去,感觉事业单位的工作待遇不高,很羡慕那些能够挣好多钱的人。通过参加这次考试,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到处考试的窘境,很庆幸自己能够最终考上事业单位,获得一个比较稳定和喜欢的工作岗位。
3、未来,继续努力。近年,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2021年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从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人才活力、机构队伍等方面进行部署,力争在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