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渭南市蒲城县:走进老电影院,参观电影博物馆

(2021-08-24 18:25:20)
标签:

渭南

蒲城

老电影院

博物馆

槐院巷

分类: 博物馆

在渭南市蒲城县槐院巷内,有一座修建于1959年的老电影院。过去,这里是蒲城人观看电影的娱乐场所;如今,在曾经老电影院的基础上,修建起了一座电影博物馆,为蒲城县又增添一座文化殿堂——

渭南市蒲城县:走进老电影院,参观电影博物馆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1年6月26日中午,我和朋友前往蒲城县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从东向西前行,在街道的南侧,看到这座老电影院。坐南朝北,大门敞开,两侧的墙壁上张贴着《智取华山》《地道战》《南征北战》《喜盈门》等老电影的海报。

走进老电影院的大门,迎面出现一座宏伟的建筑,便是曾经蒲城电影院的大厅。灰色的墙壁,方正的外观,极具中国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风格。屋顶红旗高高飘扬,下方五星散发光芒,两侧对称书写着鲜红色的革命标语。

步入老电影院的大厅,左右两侧各有一扇门,上面分别写着“双号”和“单号”。由此可见,这里曾经是电影院的入口处,购买双号票的走左侧的门,购买单号票的走右侧的门。如今,这里被改造为博物馆的序言大厅,穿过左右两扇门,便走进展厅之中。

博物馆的展厅位于曾经电影院的放映室内,分为上下两层,共有五个部分。在一层的展区内,介绍了蒲城县电影放映的历史,展示了近百年来电影对蒲城人生活的影响。

清宣统三年(1911),瑞典牧师胡林德来到蒲城县,向这里的居民和各界人士传教。民国八年(1919),他购买西府巷原姓庄基地数亩,修建一座西式楼房风格的教堂。民国十五年(1926),他在教堂内放映无声电影《天堂里的笑声》和《军乐队曲》,让蒲城成为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县城之一。

民国早期,电影放映大多是流动性的活动,没有专门的发行放映管理机构。1937年,陕西省教育厅成立电化教育服务处,下设两个电影施教团,每团配有播音指导员、放映员和助理员,负责关中区、陕南区和陕北区的电影放映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管理机构逐渐健全。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文化局管理下,专门组建了负责陕西电影工作的电影处。后来,在蒲城县成立电影管理站,专门负责蒲城县的电影放映工作。

伴随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观看电影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专属,广大农村成为电影事业的主战场。蒲城县的电影事业植根农村,让电影进村,送电影下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世纪80年代,国办队、社办队、乡镇影院等国家或集体出资的单位,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的私人放映队和私人电影院等单位活跃在农村地区。截至1989年底,蒲城县共有83家放映单位。其中,农村放映队79个,放映人员200多名,全年放映电影42000场,观众2500万人次。

在博物馆二层的展区内,以电影技术发展和设备陈列为主,生动地诠释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特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电影原理和发展的窗口。除此之外,在展厅里,还复原展示了各种海内外大片的影视资料,以及陕西籍著名导演的蜡像和代表性作品。

1895年12月28日,电影正式诞生,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到现代。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为观众带来更加新奇和丰富的观看体验。

如今,漫步于这座独特的蒲城老电影院电影博物馆内,可以回顾电影自身发展历史的百年风华,可以感受电影事业与蒲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脉搏,还可以重温一下那些年里电影带给人们暖暖的乡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