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咸阳博物馆唐代契苾明石椁 |
分类: 文物 |
在咸阳博物院(文庙博物馆)的后院内,东侧的碑廊里摆放着四根很不起眼的石立柱。游客走过这里,都非常的好奇:这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它是唐代契苾明墓出土的线刻人物石椁立柱——
契苾明是唐代初期著名少数民族将领契苾何力之子,曾经担任过左鹰杨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等重要职务。他出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证圣元年(695)死于凉州姑臧县任上,万岁通天元年(696)归葬于咸阳先茔。
如今,契苾明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北约400米的铁一局三处家属院内。1992年8月至1993年3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墓进行发掘,出土唐三彩、陶瓷器和其他各种随葬品约700多件。另外,还有一件巨大的石椁,由底座、椁壁和顶盖组成。
椁壁由立柱和插板组成,立柱高约2米,宽约0.3米,厚约0.25米。立柱下端有榫,可以卡入底座上的卯窝内;立柱两侧有槽,插板可以卡入两根立柱之间的槽内;立柱的内侧表面粗糙,外侧的表面打磨光滑。其中,有9根立柱表面刻着图案,只有4根立柱的图案比较完整,其他的立柱均只刻画了一部分。
经过仔细观察,在每根立柱上,刻有一位侍女,高约1米左右。侍女头结双螺髻,形象丰满,神态飘逸,凤眼含春。四名美丽的侍女相对而立,恭恭敬敬地站在石椁两侧,她们仿佛等待着主人的召唤。
这四位侍女身穿长袍,为“女扮男装”的形象,有翻领的,有圆领的,有宽袖的,有窄袖的。腰束革带,佩戴荷包,袍下露出束口的波斯条纹裤子,脚上穿着简单精致的小头便履。其中,三位侍女的双手都抱于胸前,一位侍女双手托着放置花果的圆盘。
在三位侍女的头部上方,刻画着一束鲜花,弯曲的花茎之上,对称分布着叶片,顶端是一朵盛开的鲜花。线条简略,若隐若现,看不出来具体是什么花卉?
据说,刚出土的时候,在立柱的表面,可以看到一些黑色的墨痕。当时,画工先用墨笔在立柱表面描绘出这些图案,然后刻工根据墨笔的线条雕刻出精美图案。
当时,对契苾明墓的发掘比较仓促,墓葬由墓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前室积水严重,无法进行发掘,所以只对后室进行大开挖,这件石椁就位于后室之中。此墓曾经被盗,石椁破坏严重,构件已经散落,未见内部的棺板和墓主人遗骨。
如今,契苾明墓出土的唐三彩文物已经成为咸阳博物院最重要的唐代藏品。其中,单峰骆驼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已经成为咸阳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但是,这里出土的石椁却长期存放在库房,展出的线刻人物石椁立柱也很少有人关注。
经过考古发掘以后,契苾明墓便被夷为平地,现在已经很难寻找到了。在《文博》1998年第05期上,解峰、马先登发表了《唐契苾明墓发掘记》简要地介绍了此墓的考古发掘经过和出土文物。其中,有一幅石椁立柱的线描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侍女和鲜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