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安碑林博物馆宁波天一阁 |
分类: 博物馆 |
2021年4月16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以“金石遗音”为主题的天一阁藏明清刻石珍拓展隆重举行。5月3日,我参观了这个展览,领略到金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天一阁宝贵的文化资源——
此次展览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举办,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启碇港。双城联奏,翰墨传音,宁波与西安以一场“金石之约”拉开了“海陆丝路”交流的序幕。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修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后,开始在宅东建造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
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成为天一阁博物院,收藏着大量的古籍、字画、碑帖、各种出土和传世的文物等。截至2019年,这里馆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以地方志和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
这里的展品荟萃天一阁博物院藏的60件明清刻石珍拓和两馆收藏的40多种古籍,由“天一遗珍:作为藏品的碑帖”“翰墨风神:作为法帖的碑帖”和“金石千载:作为文献的碑帖”等三个单元组成。
从宋朝开始,金石拓片的收藏蔚然成风,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天一阁收藏的明清刻帖分为“天一阁帖”“万卷楼帖”“义瑞堂帖”和“老易斋法书”。“天一阁帖”为范钦摹刻,“万卷楼帖”为明代当地书法家丰坊摹刻,“义瑞堂帖”为明代当地书法家薛晨摹刻,“老易斋法书”为清初书法家姜宸英的法帖。
“天一阁帖”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非常引人注目。此刻石左为小楷经文,小若蝇头,笔笔分明,全文2400余字,竟无一处败笔;右为莲花大士像,神情自在安详,线条遒劲高古。
草书《底柱行·赠宪伯东明先生之江西》是丰坊为勉励范钦升任江西按察使所写,共四石,有八面。行文奔放跌宕,书法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集文美、书美、友谊美的“三美之石”。
“万卷楼帖”最为世人熟知的当属神龙本《兰亭序》刻石。如今,它是天一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因为右上角有半方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所以被称为“神龙本”。相传,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随唐太宗李世民陪葬于昭陵,后来传世的《兰亭序》皆为摹本。
《底柱行·赠宪伯东明先生之江西》
“义瑞堂帖”现存11种,包括展览中的文徵明小楷《薛文时甫墓志铭》和丰坊、薛选等名家的法帖。“老易斋法书”以姜宸英书法作品为主,还有记录宁波历史的重要史料,如展览中的《甬上三忠遗墨》《重修宁波府学尊经阁记》等。
展览以天一阁藏明清刻石拓片为主线,结合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的收藏伟业,对碑帖的收藏、功能、工艺方面做了内容梳理,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天一阁所藏明清刻石的整体状况。同时,也展示了这些刻石记录事实和正经补史的作用。
一件件拓本,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故事,沉淀着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也让人们领略着碑帖文化的神韵。同时,金石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灿烂文明,承载着悠久历史。据悉,展览持续三个月,展期至7月30日。有机会的话,欢迎大家去参观这个展览,感受宁波天一阁和西安碑林两处文化圣地跨越古今的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