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东侧的第七展厅,以“光影赞歌”为主题的世界遗产摄影艺术展隆重开幕。通过大量精美的巨幅照片,聚焦世界遗产,展示人类文明,彰显自然睿智——
这里展出的照片,全部由日本摄影师富井义夫拍摄,记录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绚烂多彩的文化遗产。1953年,他出生于东京都北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先后游历了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2处世界遗产地,拍摄了大量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照片。
世界遗产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乃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代表着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一是人类的创造;二是大自然的创造;三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
1987年12月,中国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明清故宫、莫高窟、泰山、周口店猿人遗址、长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地,开启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路。
截至2019年7月10日,世界遗产总数已经达1121项,分布在世界的167个国家。其中,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9项,世界自然遗产213项,世界文化遗产869项。
经过细致地划分,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产包括地质和生物结构的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生态区和天然名胜。后来,逐渐延伸出文化景观遗产、世界记忆文献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湿地遗产等不同的项目。
世界遗产是地球和人类文明给予我们的恩赐和馈赠,在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上拥有珍贵的价值。如今,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和文化遗产,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共有55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数和意大利并列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文化遗产33处,自然遗产1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文化景观遗产4处。作为遗产大国,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