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旬阳县老城区,旬阳大道路边,六家巷的南口,堆放着大量的石刻,占据了整个人行道。它们属于谁?为什么在这里?2011年10月1日,第一次来旬阳的时候,我曾经从这里经过,就被这些石刻吸引。如今,七年过去,它们依然矗立在原地——
2018年9月24日,在旬阳老城,寻访西城门。我沿着六家巷向上走,路边摆放着大量石刻,眼前出现一座旬阳县太极城民俗博物馆。此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来过这里,当时大门紧锁,没能进入参观,还觉得有一些遗憾。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回去以后,彻底忘了!如今,这里依然大门紧锁,好像没有任何变化。
2011年10月1日拍摄
2018年9月24日拍摄
但是,在博物馆的大门上,竟然贴着一张《催告函》。落款为:旬阳县太极城民俗博物馆项行勃,2016年1月18日。其中,提到:“旬阳县太极城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损坏、发霉、丢失情况特别严重?”读到此处,让我感觉:兹事体大!
回来以后,闲暇时间,我收集了一下有关旬阳县太极城民俗博物馆的资料。2006年6月,这里正式对外开放,为陕南的首家私人民俗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示了项勃(项行勃)先生20余年潜心征集的各类区域性民俗文物近万件。
目前,博物馆暂时租用旬阳县新华书店旧址的两层房屋进行布展陈列。藏品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包括木、竹、陶、瓷、铜、铁、石、玉、骨、布、帛、纸等制品,涉及古旧家具、餐饮器皿、建筑构件、石雕碑刻等不同的种类,涵盖旧时民间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社会交往、习俗信仰等多方面的遗存,堪称“旬阳民俗文物之集大成”。
2016年12月,因遭遇困境,无力再维持,旬阳县太极城民俗博物馆闭馆。馆长项勃先生表示:“出于对家乡民俗文物的珍爱,不想让这些藏品流落安康市境外,先后多次拒绝外企提出的高价收购条件,愿以半捐赠、半有偿转让的方式提请县人民政府全面接管这批文物。”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些文物还堆放在路边,可见“接管”并不顺利。但是,文物随意堆放,甚至“损坏、发霉、丢失”,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