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经过严格的证审、笔试、面试、体检之后,本人被渭南博物馆录取。2017年1月19日,本人接到通知:“2017年2月3日(初七),前往渭南博物馆报到,并开始相关工作——”
按照通知的要求,我在2月3日上午来到博物馆报到,并被正式分配至考古研究部工作。转眼之间,100天过去了!
在过去的100天里,我来到新的城市生活,进入新的工作状态,结交新的朋友和同事,足迹遍及渭南城区的每个角落。不知不觉,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这座城市,爱上这里的工作环境,爱上这里的每一个人——
1、渭南,理想的生活城市
渭南,位于关中平原的东部,紧邻西安和咸阳。乘坐高铁只需17分钟,就可以到达西安;45分钟到达咸阳。开车去西安只需半个小时,回咸阳只需1个半小时,所以我回家非常方便,而且不影响参加西安的任何活动。
与西安相比,渭南的物价低,房价更低。对于拿死工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生活瞬间没有压力了!我才来这里工作不到100天,就立马“有车有房”(自行车),少奋斗十多年,剩下大量时间和经历,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中国的城市化,达到空前的高潮,大城市的问题不断突出。很多人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逆城市化”已经不知不觉地到来了!未来,大城市周围的小城市将不断崛起,机会与大城市均等,但生活压力基本没有,它们将是像我这样初到社会打拼的毕业生们的首选。渭南,没准就是陕西的“熊安新区”呢?
2、渭南博物馆,完美的工作环境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先后参加过咸阳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周原博物馆、韩城市博物馆等事业单位的考试,最终花落渭南博物馆。不得不感叹:这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如果我考入青岛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估计这辈子都别想回陕西,怎会成为“陕西文博一哥”?如果考入宝鸡周原博物馆和韩城市博物馆的话,在这样的小地方,将很难施展自己;如果考入咸阳博物馆,这里都是熟人,离我的家太近,已经预见自己的后半生,生活基本没有奔头;如果考入西安半坡博物馆,这里的领导和同事虽然不错,但作为遗址博物馆,这里的研究仅限于新石器时代,与本人兴趣所在的“周秦汉唐”大相径庭!
因此,除了去渭南博物馆工作,我觉得哪里都不适合我。渭南位于西安和洛阳两座古都之间,文物古迹众多,是考古者的天堂;渭南博物馆设施齐全,藏品丰富,交通便利,为文博工作者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对于身兼“考古”和“文博”双重身份的我,再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的地方了!
3、我的同事,是天下最好的同事!
作为独生子女,我从小不受窝囊气,谁敢在我面前“作”,必定“隆颜大怒”。所以,我对同事的选择,始终保持非常挑剔的姿态,这样对本人和他们都好!
过去,我在沈阳考古所,由于没有正式编制,总觉得自己不是这个单位的人;在东莞的某座私人博物馆,那里的人相对重利,根本无心学术;最后,在西咸新区规划局,虽然工作环境和同事都不错,但本人不懂城市规划,基本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我正大光明地跳槽至渭南博物馆!
这里的同事基本都是85、90后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志向远大。大家的专业多以考古、历史、文博为主,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而且便于业务工作开展。最重要的是:我们性格相投,没有勾心斗角!
我们都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
我们四人一起入职!
我的好基友
我的好闺蜜
我来渭南博物馆工作之后,很多人都质疑本人,会不会在这里常干下去?此时此刻,我可以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我已经在博物馆旁边的碧桂园买房了!”
欢迎全国各大高校、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的同行们来渭南博物馆参观,欢迎全球各地的朋友来我家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