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遗址:我到达的第600处“国保”单位

标签:
灞桥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浐灞生态区隋唐长安城关中八景 |
分类: 遗址 |
我到达的第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很难搞清楚了。西汉帝陵?西安城墙?大雁塔?钟楼?但是,去年国庆节旅行归来,经过精心的统计之后,我已经到达了5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庆节之后,由于忙于工作,所以很少外出旅行。我到达的第600处“国保”单位到底花落谁家呢?一直迟迟没有遇到。
1月13日,连日的雾霾散去,西安的天空格外晴朗,我第一次乘坐西安新开通的地铁3号线前往浐灞中心,参观那里城建博物馆。随后,我沿着灞柳西路向南步行,试着寻找一下传说中的灞桥遗址。没想到,刚经过新修的灞桥之后,在灞雪路的旁边,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赫然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我到达的第600处“国保”单位了!
惊喜之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所谓的“灞桥遗址”,到底在哪里呢?眼前的河滩上,一片荒草丛生的景象,少数的田地也被篱笆划分得支离破碎。灞河对岸高楼林立,显得此地更加荒凉了!
就在这时,一位大爷推着摩托车,从旁边经过,我立马上前向他询问灞桥的位置。他指着河水边的几株大树,告诉我:“灞桥的石墩子,就淹没在那一片区域。前些年还露出来了!”
于是,我兴高采烈地冲下坡,顺着田间的小路来到那几株大树下方。眼前被密密麻麻的芦苇遮挡,脚下是成片的鹅卵石,根本看不到任何古桥的遗址。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出乎我的意料。正因为我早知如此,所以过去多次经过此地,我都未曾试图寻找,今天就算死心了。
临走之前,望着潺潺流淌的灞水,眼前新建的灞桥巍然矗立。希望有朝一日,古灞桥的遗址可以重新浮出水面,在世人面前展现它的雄伟之姿!
灞桥遗址,修建于隋开皇三年(503年),唐至宋代继续沿用,直到元代才被废弃,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拱桥。程大昌有言:“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入崤、潼关者,路必由之。”作为京城通往中原和江南的交通要道,长安人送客东行多在此折柳赠别,所以李白有“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