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2016-12-26 17:01:37)
标签:

陕西水利博物馆

李仪祉

郑国渠

关中八惠

泾惠渠

分类: 博物馆

        2000多年前,泾阳县与礼泉县交界处的泾河两岸,水工郑国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渠首工程。1922年,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在这里开始筹划泾惠渠工程,随后又陆续兴建“关中八惠”。从古到今,泾河两岸都是关中水利的重要之地,在这里修建一座陕西水利博物馆,如同画龙点睛一般。

        2014年陕西水利博物馆建成开放之后,我一直忙着前往全国各地就业,所以从未有机会到这里参观。记得2015年陕西水利博物馆招聘,我还冒昧地投去了简历,后来因为被沈阳考古所录取,所以放弃前往参加考试的机会。

        20161217日,我和家人前往三原游览唐陵的途中,经过泾阳西北郊外的时候,终于有机会到此一游。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发现真正的展馆还在二三百米之外,眼前宽阔的大道中央是“节水灌溉示范园”,其间还陈列着巨大的黄河二号水泵和助型碾。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大道的尽头,泾惠渠自西向东流过,跨过三座石拱桥,造型独特的李仪祉纪念馆,如出水芙蓉般漂浮在水面上。纪念馆前竖立的李仪祉雕像,目视前方,面向流淌不息的泾惠渠。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纪念馆周围,浮雕墙、文化柱、纪念碑、竹林、樱花林、柏树林等人文景观,如众星拱月般环绕。与宏大的外观相比,纪念馆内部却门可罗雀,分为古代水利、近现代水利、陕西水利、水利科普四个展区,通过历史文物文献、沙盘模型、浮雕泥塑,以及幻影成像等高新科技手段,全面展示陕西悠久的治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治水文化。

 

1、古代水利展厅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郑国渠。据记载,郑国渠流经今天陕西省的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阎良等县,绵延300余里,灌田4万余顷。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自秦国开凿以来,这里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等。在引郑国渠首遗址,除了历代故渠之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在展柜中,可以看到故渠遗址出土的陶器和铁器。其中,出土于广惠渠下口石堤的锁铁,是古人利用榫卯结构原理,将诸多料石牢固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石堤,增强了石堤抵抗外力。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2、近现代水利展厅

    李仪祉(18831938)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科学家、教育家,陕西蒲城人,同盟会会员。早年留学德国,学习水利工程,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陕西省水利局长、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上海港务局局长等职。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他倡导和修建了“关中八惠”和陕北定惠渠、织女渠以及陕南的汉惠渠、冷惠渠,扩大灌溉面积13万多公顷,被誉为“一代水圣”。

    展览再现了李仪祉先生为水利鞠躬尽瘁的一生,还陈列着李仪祉生前修建泾惠渠时,使用过的工具、手稿和著作等。其中,有古老沧桑的石狮子与石夯,也有较为先进的水准仪和取水样器等。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房屋的基础、地坪、河堤、大坝等,都是用人工抬石夯夯筑。石夯的四个侧面都是上窄下宽的梯形,四根木棍子塞进四面的凹槽里,供四面八人双手抬夯使用。打夯前,一个领头的人先叫夯,其余的人紧跟着一呼百应,一边打号子,一边夯起夯落!

        这尊石狮子出土于泾惠渠南干渠,原本应该位于某座庙宇之中。当年修建泾惠渠时,建筑材料奇缺,李仪祉便倡导就地取材,拆庙宇,收碑石,用这些庙宇拆下来的砖瓦石材等,用于修建泾惠渠。

 

    展柜中还可以看到,李仪祉先生修建泾惠渠时,用过的德式水准仪;为准确掌握泾河来水含沙量,为工程渠道设计与后期灌溉用水提供可靠支撑,李仪祉先生亲自设计的取水样器。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1938年元月,李仪祉抱病赴眉县参加渭惠渠拦河大坝合龙,回西安病情加重,终因积劳成疾,当年38日病逝于西安,终年57岁。

 

3、李仪祉墓

    绕到展览馆后方,李仪祉墓赫然出现的台塬上。穿过高大的牌坊,拾阶而上,墓冢与石碑缓缓出现在眼前。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正中的墓碑,用隶书写着“李仪祉先生之墓”,阴刻国民政府命令,楷书坠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孙绍宗敬录。两侧竖立着民国30年(194138日立的“李先局长仪祉先生墓表”和“李仪祉先生事迹碑”。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临走的时候,我走近石碑前方的石供桌,才发现上面写着“俎豆千秋”四个大字,右侧落款“中华民国三十年三月八日”。由此可见,它与左右两侧的石碑一起,在李仪祉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被安放在这里。

善治秦者先治水: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