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2014-07-31 22:37:08)
标签:

文化

分类: 墓葬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在家无事,和朋友约好一早去五陵塬玩,9点在七厂十字见面,首先前往了距离市区最近的汉延陵,这里埋葬着汉成帝刘骜。记得五六岁时曾经在毕塬路的吴家堡住过一段时间,当时每次登上一道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延陵,气势宏大,当时就知道其中埋葬的是皇帝,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其实当时只要在咸阳市区的高楼上向北,都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种宏伟的陵墓,如今天气好的话也是完全可以看到的。

      延陵始建于成抵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然而在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成帝对已经开工10余年的延陵的建设不满,又在长安城东修建昌陵,后来由于矛盾的不断加剧,成帝才不得不停止昌陵的修建。

   刘骜,元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元帝病后,他于同年6月继位,刘骜在位期间,生活荒淫,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怠于政事,将朝政全部委托给外家诸位舅舅,大权逐渐为王氏外戚掌握。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封为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开始崭露头脚。公元前7年2月,刘骜夜宿未央官,第二天早晨起床,弯腰系袜带时,忽然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就此死于长安未央官。

     由于延陵距离市区最近,在西汉的帝陵中来这里的次数最多,上初中和高中时,没事就骑自行车和同学来这里玩,风景极佳。天气好的时候登上封土秦岭山的轮廓清晰可见,咸阳市尽收眼底,西安市内的高层建筑也可以看到。

高中毕业以后,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来过这里了。如今延陵变化很大,原先只在墓前立着一块毕沅所书的石碑,现在还可以看到两块新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过去的封土的南面向下塌陷,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内凹面,是由于地宫的塌陷造成的。现在南面封土的塌陷被从新用夯土填埋平整,再现了当年封土堆的原貌,不过我对这中做法不是很满意,使得原先古冢的沧桑感尽失。

2014年7月10日上午

参考书目:刘庆柱 李毓芳《西汉十一陵》第114—119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在汉延陵北面不远处就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康陵,他被王莽毒死时不过14岁,陵园的规模也远不如以前。但是单从封土来看,康陵的封土规模在所有西汉帝陵中并不算小,甚至我感觉比其他所以帝陵还略大些,在登康陵时可以好不费力气就“走”道路顶端,甚至从东南角还可以白摩托车看上去。武帝的茂陵虽然最高,但是也不能做到的。

      康陵封土的最大特点就是四边略显不平整,顶部对出了一个平台,好像戴了一顶帽子,这是西汉晚期墓葬的最大特点。这样的封土形式,可能是古人为仿造“山”的形状刻意为之的。

      西汉帝陵的一般都是由帝陵和后陵组成的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而放眼望去康陵就是一座孤冢。其实康陵的后陵在东南不远处的咸阳农科所的院子中,由于围墙、建筑和树木的包裹,从外面不容易被发现而已。从公路边咸阳农科所的大门进去,绕过办公楼到它后面,就可以看到皇后的墓冢了。这位皇后乃王莽的女儿,王莽末年,汉军诛杀王莽,焚烧未央宫,这位皇后说:“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

     昨天下过雨,今天天气清爽,视野宽阔,但是田野里比较泥泞。南面通往康陵的土路也被一夜间疯狂长出的青草覆盖,慢慢悠悠地才到达了陵下。记得2004年来这里时,毕沅所立的石碑倒在田野里,但是如今只剩下了个底座,碑身已经不见了。可以看到的就是并排所立的三块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紧紧地挨在一起。

     封土的南面新修建了一排围栏,估计是为了防止人们将车开到陵上吧?!

2014年7月10日上午

参考书目:刘庆柱 李毓芳《西汉十一陵》第124、125和160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在咸阳的五陵塬上除了众多西汉的帝陵外,还有不少传说中的西周王陵,它们集中在周陵镇周围。著名的有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还有成王、康王、共王,以及姜太公、周公和伯禽等名人的墓葬,并且墓前多立有石碑。虽然目前以及明确这些所谓的帝陵均为秦汉时期的墓葬,但是当地人还是习惯称其为周陵。

      离开康陵朋友说他没有去过周公墓,于是一同前往。由于这两年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过去的田间小路都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废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墓葬所在的贺家村。进入村中向北,从高速下的涵洞穿过,周公和伯禽的墓就出现在了旁边的田野中。

      周公墓和伯禽墓南北排列,南面的一座较大,是周公墓。封土下方原立有大小两块石碑,前后紧挨着,均写着“元圣周公之墓”。但是小的一块好久未见,仅看到毕沅所立较大的那块。在南面不远处的田野中还有一块较大的石碑,碑额装饰有两条螭龙,为康熙二十五年祭扫周公墓时所立的,其上字迹清晰。北面较小的一座为鲁公伯禽墓,在封土南原有毕沅所立的石碑一通,据说已经断裂为数块。由于伯禽墓常年草木茂盛,一直没有靠近过,因此从来未亲眼看到过那块石碑。

     和正在种地的大叔聊天,他不仅给我们丝毫不差地讲了有关周公的情况,还提到此墓被当地村民盗过好几次,发现有很大的金饼。盗墓者就把他叫叔呢,后来被叛了刑。经过近年的考古勘探,确定这两座墓为东西墓道的“中”字形墓,应为战国秦时期的贵族墓葬。

2014年7月10日中午

参考书目:咸阳市文物考古所《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第165页,文物出版社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运用华丽的语言营造出了宛如人间仙境的阿房宫,并且通过它被项羽一把大火的瞬间毁灭,惊警示世人以秦为鉴。但是经过最新的考古发掘,初步证明所谓的阿房宫并没有建成,更没有被项羽焚毁。虽然对阿房宫是否被项羽焚毁目前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但是位于今天咸阳市区东郊的咸阳宫被项羽放火焚烧是不争的事实。

      沿着五陵塬的旅游路一直向东,在安陵东侧的赵王如意墓旁的公路向南,咸阳宫的遗址就出现在了路的东侧。如今这里修建了咸阳宫遗址博物馆,馆名为石兴邦所题写。博物馆内目前有两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咸阳宫出土的文物和三座宫殿的遗址模型,其中文物有瓦当、砖、陶下水管道,以及壁画残片。而博物馆下就是咸阳宫的二号宫殿遗址,南面是三号宫殿遗址,早年对遗址进行发掘后就立马回填保护,现在地面上看不到任何痕迹。

      来到咸阳宫遗址,就进入了一片宫殿遗址群,经过勘探发现的遗址都有编号,最值得一看的遗存就是一号宫殿遗址。一号宫的台基依然耸立在地面上,就位于博物馆东面不远处的田野中,台基东面紧邻一座山沟,名为牛羊沟。这座沟正好位于咸阳城遗址的中轴线上,并且为人工开凿,应该为咸阳宫中的重要通道。在沟的对面有一座与一号宫殿对称的建筑,两者应该是一个整体,东西相互辉映,很有可能就是秦宫的冀阙。

      登上一号宫殿,向北可以望到不远处二道塬上巍峨的汉安陵、赵王如意墓和众多的陪葬墓,向东一直绵延到东面的长陵。这里在秦代被称为“北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经过考古也获得证实,在安陵和长陵之间,就是秦六国宫殿遗址区;向东视线跨过牛羊沟,对面有一座巨大的台基一直,是咸阳宫中的另外一座宫殿遗址,编号为6号,也有人称之为东阙,一号宫殿为西阙;向南可以俯瞰到不远处宽阔的渭水,在当时被想象成了银河,与天上的星空相互辉映,而咸阳宫“以则紫宫,象帝居”,在整个咸阳城中占据核心地位。而如今在南面塬下正在修建咸阳博物院,模仿北斗七星的建筑物正在拔地而起。

      咸阳宫并不是指某一做宫殿,而是泛指是秦国都城咸阳城内的众多宫殿。咸阳宫与渭河南岸的宫殿通过跨越渭水的横桥相互连接,开始修建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之际,后经过多代秦国国君的扩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达到鼎盛。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咸阳宫在见证了秦王一统六国的辉煌后,与这座帝国的土崩瓦解一起变为了废墟。《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2014年7月10日下午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延陵、康陵、周公陵和秦咸阳城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