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郭妍利老师家参加我们师门的聚会时,突然来了一条微信: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虽然丝路即将“申遗”成功是心里有数的,但是没想到这么突然,由于对丝绸之路申遗的关注由来已久,所以十分激动。
我对申遗的关注始于2003年,当年申报成功的文化遗产是明十三陵和孝陵,与2000年申报成功的明显陵、清东陵和西陵共同组成了“明清皇家陵寝”项目,同时被列入的还有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由于从小对帝王陵墓的喜好,所以这一次大规模的将中国帝王陵墓列入世界遗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基本上每年到了夏天的时候,都会关注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并且中国年年都会新增一处或两处,很值得期待的。在过去的11年里,见证了很多中国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些是在意料之中的,也有很多是让我耳目一新。比如:五台山、嵩山历史古迹、杭州西湖等都是我们国家著名的风景名胜,因而被列入世界遗产是实至名归的;但是像哈尼梯田、三清山、元上都等项目在中国也不是家喻户晓得,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世界接受,更是难能可贵的。
和我关系好的同学都知道我有一个想法,就是逛遍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所以每年至少平均要去一处到两处,否则的话连中国世界遗产数目的增长速度都赶不上。但是当“丝绸之路”和“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项目后,我突然发现实现自己目标的日子更渺茫了!因为这两处遗产是以前项目中所没有的“遗产线路”类型,其中“丝绸之路”包括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的22个遗产点,“大运河”横跨中国南北,从浙江省一直向北到达北京。想把这两处遗产考察一遍,谈何容易!
此次“申遗”最让我高兴的,就是陕西的七处遗产点以丝绸之路的名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大明宫遗址、未央宫遗址、彬县大佛寺和城固张骞墓。很荣幸这几处遗产点我之前都去过的,并且较为了解,其中西安周边的五处更是如数家珍。作为古都西安人,我心里一直有个结,就是我们只有一处世界遗产(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而北京的世界遗产数达六处。但是此次申报成功后,西安市内拥有了六处遗产点,虽然不能和北京相比,但是在全国也是佼佼者了,脸上倍儿有面子!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和家人来西安,就去过大雁塔的,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下照片,当时一直也没有觉得大雁塔有什么特别的。直到2004年雁塔北广场修建完成后,再次和家人来这里才真正高手到了大雁塔的魅力,后来就成为这里常客了;第一次去小雁塔是2007年5月,当时西安博物院刚刚建成,带着表妹走马观花似地转了一大圈。2008年上了大学后一直在这里做志愿者,一干就是四年,没事就仰望小雁塔,觉得它要比大雁塔更加迷人的;兴教寺由于位于郊外,满共只去过两次,第一次是2007年五一和家人从翠华山归来顺路前往,第二次就是去年“兴教寺拆迁”风波时和王大伟老师去的;由于自己也的就是考古专业,汉长安城和大明宫不仅去过很多次,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此次丝绸之路的申遗的学名为
“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但是昨天最终的申报成功后的名称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昨天还和几位网友在讨论,这个变动意味着什么呢?此次“丝路申遗”中还有很多洛阳的遗产点,那么又把洛阳置于何地呢?
2014年6月23日上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