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遗址范围内不仅有各类宫殿,在西北面的作室门内两侧分布有各类中央官署遗址,80年代后期发掘的中央官署与少府遗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由于过去考古活动仅对遗址进行发掘和研究,而保护和利用却基本不谈,所以类似的遗址经过发掘后就被匆匆掩埋了,消失在田间村头。我们了解它只能通过枯燥的报告。
为了配合“申遗”,中央官署和少府遗址进行了原址复原展示,这已经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惯用的技量了,效果还是曾经的那样,问题也还是原来遇到的问题。中国的大遗址就是可怜,曾经多么辉煌的建筑,现在大都仅存基址。目前的展示也就是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基址原模原样的复原到地面之上,即称之为某古建筑遗址。总体来看这样的展示是比较客观和科学的,但是仔细想来就发现了我们大遗址保护展示理念的匮乏。
中央官署遗址位于前殿北侧东西向大街西端北侧,靠近西宫门的位置。遗址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中间有南北向的排水渠,将院落分为东西两部分。两院均坐北朝南,南北分布有两排房屋,之间有天井。多数房屋规模较大,也有两处较小的房屋位于大门一侧,应为“门房”性质。两处院落规模相当,但是却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展示,西院采用了老式的基址复原展示的方式,整个院子到处都是半米高的“矮墙”;而东院却只是在遗址的上方利用不同颜色的石头,表示出遗址各个位置的不同,从整体上对遗址的全貌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发掘此遗址时,发现了6万多枚骨签,其中约57000枚有字。通过研究,这些骨签应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的记录。
参考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1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