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高帝纪下》中记载了两个高祖刘邦与未央宫有关的故事:
“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
“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
从这两段文字我们就可以感受到2000多年前未央宫刚刚落成时的宏大气象,而尤其以前殿为甚。以至于最初刘邦还因“治宫室过度 ”而指责萧何,后来自己坐在前殿之上,就得意忘形了,让自己的父亲当众难堪。
未央宫前殿遗址位于未央宫正中,是汉长安城中最高的位置,体现了古人“居中、居前、居高”的理念。2008年第一次来这里,在东面的邓六路上就可以望见这座高台,呈一北高南低的窄三角形。从南面靠近后视觉上就发生了变化,眼前时一座长方形的巨大平台,台基上就像一座大的广场,有明显的三层,前两层较为平缓,最后一层猛然抬高。当时在这里闲转的人很多,十分热闹,台基上长满杂草,很是荒凉。2010年第二次和张闶、敬州来情境差不多,就是在台基一些地方铺上了木板,起到了保护作用。之后再来这里就是两个月前,由于正在施工,禁止登上台基,于是悻悻离开。
这回是前殿重修之后第一次来,感觉很好。基本体现了修旧如旧的理念,原有的树木一颗未动,仅是对杂草进行了清除。在原台基上根据遗存的分布情况,铺上了不同的石子进行保护,并表示出相关遗存的名称。前殿遗址从南向北,依次有5处建筑遗存,每座之间有庭院相互隔开,尤其以四号建筑最为宏大,可能是当时办公的场所。而5号建筑位于最后的高台之上,应该就是所谓的“后阁”。这就形成了“前朝后寝”的宫殿格局,影响深远。
80年代对前殿台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进行过考古发掘,发现大量的房屋遗址,在F13和F26两座房屋中发现了115枚西汉时期的木简。根据木简内容,有人认为是从事保卫和医疗等人居住的地方;也有学者推测为储藏文书的用房。而东北部出土有“卫”字瓦当,说明这里有卫戍的性质。在前殿遗址的西汉早期地层下发现有战国晚期和前代的建筑堆积,可能为文献记载的秦章台之所在。而且在台基之下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葬,出土了彩陶。
参考书目:邢义田《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木简的性质》,《大陆杂志》第100卷第6期,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第186—188页,中国社科出版社,2010年7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