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14-02-25 16:47:00)
标签:

文化

分类: 博物馆

      宝鸡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自汉代以来这里这里出土青铜器多达数万件。所以宝鸡很早就有一座以青铜器为专题的博物馆,位于市区渭河南岸人民公园对面不远处,当地人称为“宝青铜”。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的博物馆显得过于狭小,于是在2010年10月在今天市区东郊的渭河南岸边上,曾经发现石鼓的地方,重新开放了一座博物馆规模更为宏大的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老的青铜器博物馆我去过两次,影响最深的还是第一次。2009年6月时由于亲戚结婚,前往宝鸡。下午回去的路上顺路来到了宝青铜,当时还是收门票的,一家三人整整50元。进去后博物馆显得很冷清,除了几位志愿者外不见其他人。参观之余就和志愿者聊了起来,由于当时我也在西安的博物馆做志愿者,所以聊得很投机。他们都是隔壁宝鸡文理的本科生,其中有一位年长的叫田远,临走时他还送给我一本他们自己编的介绍宝青铜的小册子,我至今保存着。后来发现这位叫田远的小伙就我们学院上研究生的,去年有一次看到学院张贴的海报,有研究生讲有关“宝鸡青铜器之乡”的内容,一看名字,就是田远。当时想去听的,有事耽误了没有去——

      但是和田远聊天时,他就告诉我说,在东面的石鼓山上正在修建一座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博物院,到时候这里的青铜器都会搬过去,之后这里将成为一座民俗博物馆。当时还觉得很遥远的,一转眼2010年国庆节前就在新闻上得知青铜器博物院开馆的消息,正好当时国庆计划经凤县去汉中,于是顺路就参观了刚建成不久的博物院。可能是为了赶在国庆节之前开放,所以当时的博物院的还显得有些凌乱,到处都能看到未完成的工程,大厅前还支脚手架,一周墙壁上的装饰还没有安装上,有塑料布环绕一周遮挡着。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山人海前来参观的游客,当时想挤到展柜前都是很困难的,拍照更是困难,但还是拍摄了很多。后来在汉中南郑游玩时将照相机丢失了,很遗憾一张照片都没留下——

      这回来宝鸡主要是为了参观一下正在这里举行的良渚玉器展,本打算当天就回去,但是火车晚点打乱了原本的计划。于是住了一晚,第二天中午在市区内乘坐10路公交车,在中华石鼓园站下车,步行沿着盘山路向上,就来到了青铜器博物院下。与上一次来相比,显得冷清了很多,其实博物馆就该这个样子,要不然乱哄哄的让人很难静下心来观赏文物。博物馆内有四座展厅组成,分别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 “青铜器之乡”部分介绍了宝鸡境内的几处重要的青铜器发现,其中一半的展厅被杨家村窖藏出土的文物占据,并且在展厅中央复原了杨家村窖藏出土时的场景,可见此次发现的重要;“周礼之邦”从礼仪的角度介绍的青铜器的使用,从中可以一窥当时礼仪制度的森严和重要;“帝国之路”介绍了继周之后,在宝鸡兴起的另外一个民族—秦人的发展历史。在展厅的入口处有非子放牧的场景,总这里开始在展厅的地面上开始出现秦人历次迁都的地名,一条曲折不断的线条徐徐向前延伸,不同地点出土的秦人使用过的青铜器随之出现。结尾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画面,一路下了让人感慨秦人的发展历程;最后一个“智慧之光”展厅,从制作工艺方面分析了青铜器铸造中蕴含的古人智慧,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青铜器的魅力。

       参观完基本陈列后正要前往下面的临展,这时才发现良渚玉器展已经在前天结束。

2013.9.12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