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阳陵模拟考古展示

(2014-02-25 11:31:45)
分类: 博物馆
     记得一年前的六月在翻阅《中国文物报》时,看到有关郑州举行文化遗产日相关活动的报道,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少林寺举行的闭幕式上,会旗交给了下届举办地—咸阳市。最为一个咸阳人,这个消息是可以让人心头一热的,时间久了也没见到什么动静,慢慢的对此事也淡忘了。直到上月底,汉阳陵的同学找我帮忙,说是单位需要考古专业的研究生指导文化遗产日的相关活动,这才又重新关心此事并荣幸地参与其中。正巧朱老师也让我跟着参加活动的老师一起,前往汉阳陵看看人家是如何搞的,为师大学生今后 参加提供点建议。于是两件事并作一件事,6月6日五点半和同学一行六人,出发奔往汉阳陵了。

      还好有地铁,七点十分准时赶到城市运动公园D出口,坐上了停在那里的班车,八点前到达汉阳陵。之前来这里了很多次了,但是这次显得很不同,因为以往都是来参观,而这一次是参与。只知道这回是来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考古发掘,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先前是一概不知的。换好统一的服装后,就有学长带我们前往了位于园区东面的模拟考古基地。说是基地,其实分为两个部分:“勘探区”与“发掘区”。“勘探区”就是一片空地,参与者利用洛阳铲进行钻探,学习相关使用方法;所谓“发掘区”,就是开了八个探方,里面提前埋入了一些文物复制品,每个方的内容都不同,有丛葬坑、建筑遗址和墓葬之分。一座大棚将所有探方覆盖,很是凉爽。我们的工作,就是指导学生们在这里进行“勘探”和“发掘”。

      今天来这里的学生,是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大赛”的,每支队伍大概就三四人,大多来自全国重要的与历史文化相关的高校,还有一些比较厉害的高中。其中代表陕西的是: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居然没有陕西师范大学!这是很奇怪的!不过我们六人阴差阳错地混进来指导他们,也算是“组队参加”了吧?!目前来看,这可是这个大赛举办五届以来,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第一次露脸,是有历史意义了!

       大概八点半的时候,各个队伍的学生就先后分为四批来到模拟考古基地,直到十二点半最后一批队伍才离开。我主要是负责“发掘区”的,先后指导了四批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其中包括本科生和高中生。要求是很简单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混合分出若干个五到六人的小组,一小组一个探方。在规定的半个多小时内,在我们的指导下,利用手铲和毛刷对探方进行清理,最后有专门的评分小组对他们的清理情况进行打分。方法和过程都很简单,主要是重在参与。

       我和马林伟师兄一组,带的第一支队伍是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附属高中的学生,主要发掘“丛葬坑”。由于身强力壮的都被选去“勘探区”了,所以这里女多男少,五人中只有一名男生。男生干挺麻利,告诉了他方法后,就在探方一角埋头开挖,不一会儿两件陶俑和陶鸡就出现了;其中三个女生也不错,很快就清理出来了大片的陶猪和陶羊;但是最后一个女生就不如意了,挖了半天人家都“硕果累累”的,她半天没见东西,我看她好像有些着急了,马上帮她大手大脚挖了一通,一只陶狗露出来了,让她自己慢慢清理就是了。想想主要还是这个女孩力气太小了,挖土挖不下去,可见这个考古发掘,还是男孩有优势。

       第二批是来自中山大学的,领队是朱铁权老师,前天百忙之中还给我们2010级博物馆班上过一课。这回指导他们发掘的是一处“建筑遗址”,在夯土墙的两侧,清理出来了大量的瓦片堆积。由于这批学生都是考古专业的,而且参加过田野发掘,模拟考古在他们眼里就显得很水。一个小女孩还打算先划地层线,我们说,“这里已经是反复发掘和回填的,没有地层线的。你只要大概把遗物挖出来就好了!”人家姑娘说,“那这有啥意思?!”其间还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情,我正指导学生发掘,两位咸阳电视台的记者说呀采访我,我爽快地答应了。她让我讲一下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学生,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心得。我就想着说了一通,中间就被她打断了,说是太专业了,外人未必听得懂。于是我又说了一边通俗点的,她听了以后说还不满意。折腾了好一阵子,我也紧张起来了,就和她商量,“您想让我说啥,您大概告诉我一下,我按这说就是了。”我于是就按照她的原话这样说,“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学生,平时在学校里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一直没有机会参加到考古实践中来。今天终于有机会参与进来,亲手进行发掘,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应该如何在发掘中保护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无论是专家,还是考古专业之外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心虚地说完之后,她很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是我三遍中讲得最好一遍。

       第三批是来自华中师大和人大附中的学生。其中有个学生表现很差,按照惯例给大家发了考古专业的马甲,让他们穿上。可他一拿到马甲,就到处问,“我们为什么要穿马甲?!”“穿这个有啥用?”我看他说了半天没人理他,就他说,“这种马甲口袋多,发掘时时候方面装东西——”他马上回到,“明白。发掘出来宝贝了,偷偷装起来,也没人知道!”我看他不太靠谱,就借机把他支去外面“勘探”去了。不过一个华中师大的男孩还挺出色的,不仅清理地很上手,而且一边发掘一边给旁边的女生讲,“——这考古发掘,是不能把文物取出来的,要保留原始出土状态。否则的话很多信息就被破坏了——”诸如此类很有见地的话,说了好多。我问他是不是考古专业的,他说不是,就是从小在家帮家人种地罢了!

      姗姗来迟的最后一批是咸阳师范大学和甘肃省酒泉中学的学生。发掘时探方还是第二批发掘过的,只不过刚才又重新掩埋起来了,所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悬念了,但是指导他们时,还得装得很惊奇。一位咸阳师范大学的女生很有意思,感觉有点“工作狂”。自己手忙脚乱不说,还指挥大家,“你别在那里挖了,去那边。”“你把你那里的土弄平整嘛!就像我这一样”“算了,你别挖了,我来吧!”——诸如这些,我都不好插上几句嘴。她最后一语惊人,“累得我头晕,还是你们弄吧!”其实我想,大可不必这么认真,就是个游戏嘛!

      时间过得很快,也没感觉到累,转眼活动就结束了。在博物馆吃了饭,又参观了博物馆,五点半返回。

2013年6月6日

汉阳陵模拟考古展示

汉阳陵模拟考古展示

汉阳陵模拟考古展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