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教寺考察记

(2014-02-21 11:32:45)
标签:

兴教寺

陕西师范大学

王大伟

申遗

文物法

分类: 寺庙



      昨天下午正在宿舍睡觉,突然手机响起,眼还没睁开就下来接了电话,是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一个中年男的问我,“是申威隆吗?!”“是的,老师好!”我习惯地答道。“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又问道,我不好意思地说道,“不知道——”“那你怎么叫我老师?!”他很疑惑。我坦然道,“实在不好意思,在学校待习惯了,见谁先都叫老师!您是?”没想到他说:“我是王大伟!”

      原来是这样子的,王老师得知兴教寺要拆的消息他很吃惊,问我有没有兴教寺最近的相关照片。我2007年五一去过一次,之后再也没有去过,已经六年了,所以没能帮上老师的忙。一挂电话,看表不过3点多,准备立马去一趟,拍些照片,给老师个惊喜。刚有这个想法,王老师又来电话了,说他想约我哪天一起去兴教寺看看,正中我下怀,立马答应,并提议明天下午就出发,这事就这样定了。


      和老师约好一点整见面,张闶知道了,也一起要去,再加上两个学妹,我们组织了一个五人小组,一起向兴教寺出发。从韦曲南街上了樊川路,发现路两侧在拼命建房,都是四五层高的小高层,狭小的公路被挤得拥挤不堪,应该是“有风声了!”过了杜曲再向东一拐,路两侧出现了并排的白杨树,树荫遮盖了整条公路,道路虽然不宽,但是显得十分宁静。在不远处的岔口向北,穿过村庄,尽头就是兴教寺,逐渐喧嚣起来。

   与六年前不同,今天的兴教寺异常热闹,距离寺院还很远,路西侧田间就出现一座简易停车场,土地还不平整,有三十多辆车停在这里,路上还不断有车辆上上下下。显眼处打着宣传申遗口号的横幅,绕到山门前,更是热闹,卖小吃的、卖饮料的、卖香火的小商贩云集。想赶在老师同学前先上了帮大家把票一卖,可发现大门旁贴着《中国佛教协会:强烈反对强拆唐僧遗骨所在寺院》的“大字报”,并且今天兴教寺免费开放。进入寺院后发现很多地方的墙上都贴有同样的“大字报”,不时有人围着它拍照。

 

       兴教寺的老山门的东侧开着新门,进入后人头攒动,车辆塞得满满的,有些人是来烧香的,但大多数人都在议论着“申遗拆迁”之事。先径直前往了三座宝塔,还是老样子,在旁边突然有人展开了印有“师傅 师傅 我来保护你”的横幅,让大家签名,不一会儿又收起了。北侧三藏院的大殿门外站满了游客,殿内站满了僧尼,正在准备两点整的佛事活动,禁止外人进入到,我们只能站在殿外观看。大殿内供奉着两位玄奘法师像,正中高大的为成佛后,右侧站着玄奘取经的立像。见有一位尼给一和尚跪拜,这个和尚好像是个领头的,于是老师上前询问有关“拆迁”之事,他们忙说某处有高僧接待,专门向来者解释此事。紧接着不久,两点整“上第二柱香”的佛事活动,颂歌回荡,简单看会儿,就离开了。


  

  


       之后几人一起在寺内转悠,发现这里并不大,主体建筑分为南北向东西并列的三座建筑:中路为山门、大雄宝殿与其后新修的殿宇;东路为藏经楼,以及中日友好明光塔等建筑;西路是兴教寺的核心,南为著名的三塔,北面为前几年新建的三藏院,三塔是此次申遗项目中最核心的文物实体。


       按照《文物法》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与惯例,对不可移动文物周围建筑控制地带内建筑的风格有严格要求,而一般控制距离至少在30米。由于很多原因这条规定未必对于所有保护文物单位落到实处,各种文物控制地带内违规建筑比比皆是,致使法律中的规定很难实施,很多情况下都选择了妥协,但是如果时机成熟后还不执行的话,那么法律规定的意义何在?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发现兴教寺内三塔周围的建筑却是存在着诸多问题:1,古塔四周控制地带内均有现代建筑,之间缓冲区狭小,严重影响到从一定距离对古塔的观瞻;2,四周建筑风格与古塔不符,新建的三藏院等建筑均为明清风格,而玄奘塔为唐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相互映衬,效果不佳;3,僧人生活区紧临着古塔,其中建筑较为密集,物品杂乱堆放,加上日常生活,存在着不足与隐患;4,四周建筑规模不大,建构简单,居住在这里的僧人也是有限的,相关拆迁和安置问题并不应该很尖锐。


        通过总结我觉得兴教寺的相关拆迁计划,基本上是合法、合理、合乎实际的。为什么会引发这场风波呢?


        首先,公众对问题认识不明朗。大多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眼球,多以“兴教寺将被拆迁”“佛教协会:强烈反对强拆兴教寺”等话语为标题,大肆报道。以至于引起了“前几日,六小龄童还呼吁保护兴教寺,哎,都一千多年了,还有靠大师兄来救师傅啊。。。。”等众多的抗议之声。孰不知:谁要拆兴教寺了?谁要害唐僧了?纯属谣言!


        其次,相关申遗负责人操之过急,粗暴做事。我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相关部门要求寺内所有违规建筑,在5月某日之前全部拆除,这种规定是很霸道的。无论是对寺内不妥建筑的拆除,还是对寺内僧人的安置,都是需要慢慢来。需要拆除的建筑,早晚都可以拆,不至于急于一时;僧人不愿意搬到距离寺院较远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适中的位置,这无非就是个“讨价还价”的事,何必要明抢呢。


        第三,西安人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处在探索期。记得我过去给大家看我拍摄的田野文物的照片,很多人叹息道:“这么好的文物就暴露在田野里,太可惜了,为什么不开发一下,保护起来。”明德门等遗址是垃圾堆、唐陵石刻在田野里被风吹日晒、建章宫遗址被城中村包围,过去调侃来西安旅游是“白天逛庙,晚上睡觉”,西安人枕着文化的金山,却不知道利用;于是西安就出现了“曲江模式”,建设大雁塔北广场、曲江六大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等,瞬间就使得曾经冷落的古遗址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算是扬眉吐气了吧?算是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了吧?”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可这下又惹麻烦了,“曲江模式”想在玩点大手笔,于是搞了法门寺文化景区和楼观台道教展示区,这下捅马蜂窝了!这两个地方之前我去过,得知被改建后,我一点再去的兴致都没了,觉得太花钱了!


         虽然“曲江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依然很看好的。我在期刊网上收集了些有关“曲江模式”的研究文章,浏览了几篇。内容都是比较专业的,不太好懂,但是我感受到了两个核心词汇,“创新”与“实践”。从2003年曲江新区设立至今,整整十年,“曲江模式”不是法门寺,也不是楼观台,它是过去十年里,西安人用新的思维探索如何保护与利用祖先留给自己文化遗址的实践。过去的十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长着呢,“曲江模式”还只是个雏形,在未来的100年、200年……1000年、2000年……以后,它会不断的蜕变,随着西周王陵、秦始皇帝陵、汉唐帝陵的开启,西安人对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必然会让世人瞠目结舌,而它的起步就是“曲江模式”。


 


      临走时见一殿内坐着一群人在讨论,中间的是一位和尚,前方还有人在录像,当然主题就是“申遗拆迁如何为了经济利益,如何破坏僧人利益,如何践踏宗教尊严”。听了一阵老师就拉我们离开,这怎么能叫“讨论”呢,一屋子的人都是一个观点,你说“申遗”不好,我说“拆迁”不好,他说“政策”不好,没什么结果的。最后,我们在三塔前合了张影,就离开了。


     (顺路前往了华严寺,和这里的僧人聊起有关兴教寺拆迁之事,他们居然不太了解,说这事只是网上传的厉害。一个年轻的小伙,说了起来,“兴教寺打算只保留三个塔,其他全拆”,显然又是乱传话了。)


2013年4月13日



兴教寺考察记

兴教寺考察记

兴教寺考察记

兴教寺考察记

兴教寺考察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