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许中国制造业独霸全球?

(2024-08-04 09:47:53)
       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这个话题。其实这也是老米为了打压就随便找个角度陷害我们,其财长耶伦说出的心里话:"不许中国制造业独霸全球"。就暴露了其本来面目!
      这也不由让我们好奇这个“产能过剩”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大肆宣传这个论调呢?
产能过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某产业的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销量,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能进行降价销售,随着企业利润的减少就会减少产量。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在市场上常常听到的“卖不动或者不赚钱”,但是到底赚不赚钱,到底过剩不过剩,这就要看他们能不能在市场继续干下去,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
      而美国提出的“产能过剩”是强加给我们政治概念,如果去掉这些政客的言论,就看中国商品在美国或者欧洲市场里到底受不受欢迎,便可得知是不是产能过剩了。
       既然我们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美国和欧盟的政客们依然抓着这个话题不放呢?为什么他们的民众也对此鲜少有质疑呢?
       这就要讲一下美国曾经提出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体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这些国家民众是如何在政客宣传的舆论下,完成了一连串的逻辑自洽。
      美国在二战后制定了一个全球化三元产业链体系,这三大块分别为消费国、生产国以及资源国构成。
最底层是以中东、拉美以及俄罗斯等国家为代表的能源输出国,他们可以依靠自己国家的丰富的能源对外进行贸易,以此来获利。
       中间层是以中国、德国、日韩等国为代表的生产国,主要是承接被转移的制造业,成为世界各国的“制造工厂”。
       最顶层是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被定位为消费国,而在他们眼中既然作为消费者,那么就有下面两个层级的国家们实行“提要求”的权利,于是他们便成为了国际贸易制度以及货币制度的制定者。
       比如WTO、SWIFT等等这些国际组织,背后其实都是美国为主导,他的欧洲盟友国作为辅助支持的角色运行的。这样乍一看,肯定有不少网友表示疑惑,我们中国本身就是制造业大国啊,为什么还要对我们进行抨击呢?
因为他们在转移制造业时,只是把重资产、高污染以及低利润的制造业进行了转移。
       而那些高精尖的技术产业和金融业成为他们手中底牌,以此才能做到既享受生产国的廉价商品,还能依靠高精尖产业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甚至是几倍几十倍的赚回来。这样既享受了高品质生活,同时还能“躺着赚钱”的日子,谁不想过?
      但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工业革命都是发生在制造业领域的,比如珍妮机、蒸汽机等等,这些出现的原因就是想要降本增效,完成产业革命。
     为了能维护住消费国的产业“天花板”,美国和他们的盟友们就要时不时出手干预一下生产国“小弟”们的发展速度。比如率先冒头的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因为制造业让国家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所以他们便用金融货币手段对他们进行改造——《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就在日本和德国陷入沉寂之时,他们又把“亚洲四小龙”扶持了起来,就在他们经济呈现腾飞之势后,美国和他们的盟友决定不能再“野蛮出手”了。直接让民间的金融机构出手完成收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在这些生产国们全部都被折腾了一遍后,轮到了中国成为生产国的“顶梁柱”,由此也让美国和他们的盟友关注上了这时的我们率先走出国门的商品就是轻工业商品。       
     在我们正式加入WTO组织的那几年,我们成为这些消费国眼中最安全的“轻工业制造大国”。但是我们从建国之初就秉持一个概念:现代工业是国之根本,家家户户都流传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发展之路必然和美国他们的构想相悖。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工业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不但长期占据世界钢铁的“半壁江山”,还在各种高精尖领域积极进行研发,就连美国和欧洲提出的的绿色能源产业,也占据了领先的地位。
      而正是因为我们碰触到了他们构建的产业技术“天花板”,所以认为我们已经触犯到了他们利益。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遭到了重创,这时我们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发现美国和欧洲国家并没有那么强,很多中资企业开始大量投资或者收购这些国家的资产,其中很多都是高端制造业。
       而且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计划让美国感到十分焦虑,他们觉得这是中国准备“自立门户”了,所以想要围堵我们的发展。
      虽然中美贸易时常有摩擦,但是从2008年开始美国逐渐对我们进行施压,从关税战、金融战开始到南海军事对峙,见中国始终不肯服软,最后又无奈退回到了金融战和关税战的阵地。
      而中国也在美国一次次的无理挑衅的施压中,意识到了双方逻辑上的差异,是我们把他们想的太好了,以为他们作为规则制定者就会维护遵循规则,没想到他们只想做“既得利益者”
       当一些国家的民众习惯了“一等公民”以及世界“领导者”的身份,就会对于其他国家的赶超感到恐怖和厌恶,因为这让他们想起了殖民时代的劣迹,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崛起必然是要通过“剥削”他国利益的。
       所以这些政客利用这种情绪进行逻辑嵌套,声称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国家产业的机会全部抢走了,工人就业机会也因为中国而没有了。
       所以就要抵制中国制造,这样就能让制造业回流,让工作机会重新回到失业的民众身上。
近日美国财长耶伦在出席G20时公开发言称:“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独霸制造业,世界许多国家都不会答应。”
      但是他们好像忘了一点,他们的工业发展和科技研究曾经领先我们整整几代,为什么他们的产业革新和发展如此之难?这背后真的是因为我们抢了他们的机会吗?
      他们把不敢也不想剖析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中国之错”,但真的需要改变的则恰恰是他们,美国构建的全球产业链已经在改变,世界已经开始朝着多极化发展,任何形式的霸权都终将会被瓦解。任何想要阻止中国发展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